天启元年,四月初九。
东方未明,天际仍笼罩着一层薄雾,晨光熹微,映得紫禁城高耸的宫墙愈发肃穆。
院墙边的草丛间,偶有虫鸣窸窣,衬得这黎明前的寂静愈发深邃。
这一日,是庚申科殿试之期。
三百零一名贡士身着青袍素服,在礼部侍郎周永春的引领下,自千步廊迤逦而行,最终齐聚于承天门前。
晨风微凉,拂过众人衣袂,却难掩他们心中的热切。
贡士们依照会试名次列队而立,静候金吾卫的盘查。
宫门前的侍卫神色肃然,目光如炬,逐一验看众人的身份文书。
队列之中,卢象升、文震孟、黄道周等才俊赫然在列,他们虽神色沉稳,眼底却难掩激动之色。
毕竟,这是他们生平头一遭踏入紫禁城,即将面见天子,参与这决定仕途命运的殿试。
卢象升立于人群之中,目光如电,缓缓扫视四周。
他素有过目不忘之能,此刻却发觉,今日殿试,竟有数名熟识的面孔未曾到场。
不过,略一沉吟,他便知晓原因了。
殿试虽为会试中试者皆可参与,却未必尽是当年贡士。
有人或因丁忧守制,哀痛难抑;有人或因染疾卧床,力不从心;亦有人或因家事牵绊,不得不暂缓功名之途,待来年再行殿试。
世事无常,本就如此。
此刻。
承天门外,两百余名身着甲胄的大汉将军分列两侧,肃然而立,目光如炬地注视着鱼贯而入的贡士们。
这些精锐禁军乃殿试期间特调而来,既为彰显皇家威仪,亦为震慑宵小。
众考生在礼部官员的监督下逐一接受严苛的搜查,确认无夹带后,方得跟随礼部侍郎的步伐,穿过巍峨的承天门。
朱红的宫墙与玄青的瓦当相映成趣,雕花廊柱在薄雾中若隐若现,森然气象令人不敢高声。
待行至端门尽头,忽见午门巍峨的轮廓拔地而起。
南侧阙门处,阙左门与阙右门如同忠诚的卫士,专司外朝官员出入之责;北向延伸至午门两观之间,六间金碧辉煌的王公朝房格外醒目。
此处陈设着紫檀案几与云龙屏风,乃是宗室贵胄与阁部重臣候朝议政的禁地。
与之相对的,则是延绵不绝的六科廊房,但闻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官吏的墨笔沙沙不绝,无数关乎天下兴废的政令,正从这些青砖黛瓦的廊庑间流淌而出。
不少人见之,心生向往之情。
至午门前,贡士们依会试名次分列,单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