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书屋 > 综合其他 > 皇明 > 第120章 皇明日报,墨阵燎原

第120章 皇明日报,墨阵燎原(1 / 6)

大明如今的印刷业其实很发达。

泰昌元年北京民间书坊至少30家,南京更达百家以上。

至于为何如此,主要原因还是技术成熟了,活字印刷术大肆普及,加上套色印刷出现。

当然,也和官方的态度有关,万历年间,官方对民间的印刷管理宽松,不搞清朝文字狱的那一套。

加上有印刷书本这方面的需求:

科举考试八股文选本(如《程墨文选》)畅销,北京书坊“日夜刊印,犹不能供”。

戏曲(《牡丹亭》)、小说(《西游记》)印刷量较嘉靖朝增长5倍。

佛教经卷(如《嘉兴藏》)、天主教书籍(利玛窦《交友论》)并行刊刻。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东西。

像是《金瓶梅》等禁书,精刻套色本(带图的),私下刊印,一本居然甚至能卖出十两之多。

不管什么时代,瑟瑟都是第一生产力。

京城印刷业发达,由于皇帝的需要,魏忠贤带着锦衣卫,第一时间便将京城中的这些印刷坊给征用了。

譬如位于正阳门外西河沿的汪氏“书业堂”,便是徽商汪廷讷的产业,主要刊刻《牡丹亭》、印制科举备考书《程墨文选》书籍销往全国。

宣武门外菜市口的闵氏“聚奎楼”,是浙江湖州人闵齐伋的产业,专门刊印小说,如《西厢记》插图本、《水浒传》简本等。

这些产能比较大的印刷坊,在这个要紧的时候,自然要为皇帝办事。

当然

朱由校也不是白嫖他们,还是有付钱的。

锦衣卫按照刊印的份数,给他们付一个比市场价低那么一点点的价格,让他们不至于无钱可赚。

而且

征用他们的时间不会太长。

朱由校已经命魏忠贤去物色印刷工匠,多打造印刷器具,甚至还让人改革印刷器具与印刷流程,尽可能的加快印刷的速度。

恐怕一两个月后,皇家印刷厂的印刷速度,便能够满足皇帝的需要了。

泰昌元年,十二月初七。

东暖阁。

皇帝御经筵之后,便召集三人前来问对。

礼部左侍郎兼侍读学士顾秉谦、少詹事黄立极、翰林院检讨冯铨三人,皆是在朱由校登基之后,便早早前来投靠的。

因此受到朱由校的重用,给他们参与编撰《天鉴肃贪》的机会。

利益交换之下,他们也投桃报李,成为皇帝最坚定的支持者。

急皇帝之所急,想皇帝之所想。

皇帝要干什么,他们便做什

最新小说: 谁说校花清冷?真是害苦了我 人在龙族,打造诡秘旧日教会 法兰西之父 四合院之扮猪吃老虎 火影:人在木叶,我叫漩涡面麻 斗罗:天使圣徒霍雨浩 四合院之开局带两妹 诡秘武林:侠客挥犀录 陈情令系列之 人在箱庭,是纯血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