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州戚家军旧部精锐尚在,这支强军更无人能敌,区区建奴,何足挂齿?”
可惜戚继光已经死了。
不过,斯人已去,人得往前看。
是真的戚家军不行了吗?
非也。
是国家不行了,没有给戚家军发挥的空间了。
正如韩愈的《马说》所言‘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
他便要给大明的兵卒,扫清后顾之忧,让他们可以尽全力在前线杀敌报国!
叮铃铃
朱由校负手立于御座前,黄罗伞盖上的金铃在风中发出清越鸣响。
他目光扫过校场中犹带硝烟味的五百铁甲,对着戚金说道:“戚将军戍边三十载,劳苦功高,赐玉麟剑代朕镇山河。”
天子话音未落,两名锦衣卫已抬上长五尺三寸的戚家军制式重剑。
剑身隐现雪花纹路,吞口处新錾荡寇二字在阳光下灼灼生辉。
戚金单膝跪地接剑,苍老指节擦过剑脊上三道凹痕。
“末将,谢陛下赐剑!”
之后,朱由校转头看向辽东副总兵童仲揆,对其说道:“童卿,朕对你也有赏赐。”
童仲揆正待推辞,忽见司礼监掌印太监魏朝捧出鎏金银符上前。
“童帅有星夜驰援之功,赏钱五百两,赐飞鱼符可直奏军机。”
这是通天之权啊!
童仲揆看着红盘上的鎏金银符,暗自吞咽了一口口水。
有此物在,辽东之地,谁人还敢辱他童仲揆?
那张口欲言的推辞,顿时被他丢到九霄云外去了。
他郑重半跪在地,双手上捧,接过银符。
“末将谢陛下赐符,陛下隆恩,末将必效死来报!”
朱由校将童仲揆搀扶起来,笑着说道:“国家危难,正需童帅这种报效国家的良将,之后复去辽东,若有奏事,尽可直呈锦衣卫。”
辽东之地,一些边将之所以被镇守太监、文官欺辱,大多是因为无法直达天听。
朱由校这波要效仿雍正,多和各地边将、官吏私信沟通,尽可能的把握国事,避免事事被下面的人蒙蔽。
多开言路,总不会错。
之后,朱由校环视校场的五百浙兵。
“将你们的面甲褪去,让朕看看你们的模样。”
圣命一出,校场顿起甲叶铿锵声。
五百浙兵卸去面甲,露出从十八岁到六十岁参差的面容。
年轻的是新兵,老的,或许还曾跟随过戚继光作战。
朱由校看着他们的面容,心中感慨万千,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