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朝堂上的官印谁来执掌?边疆的战事谁来担当?
朕命爱卿戴罪留任,整顿部务,与朕共渡国难。待辽东战事平息,先帝陵寝安葬完毕,再议爱卿归隐之事。若再提“告老“二字,便是将朕弃于水深火热之中!爱卿不得再辞!”
朱由校后面两句话,几乎是将方从哲乞骸骨的路给堵死了。
方从哲几欲张嘴,却又不知道说什么,只好一脸苦色说道:“老臣遵命。”
本来好好的经筵,被党争这么一搅,味道全变了。
朱由校摆了摆手,岔开话题,将经筵朝会进入下一个流程。
“内阁可有陈奏?”
经筵不仅是学术研讨,更是政治博弈。
君臣问对之后,便是内阁奏议。
“臣有本要奏!”
韩爌牵头呈递奏疏。
本来他要呈递的奏疏是弹劾方从哲的,但现在情况有变,风紧扯呼。
他赶忙换了另外一本奏疏。
韩爌之后,六部臣僚,皆递奏章而来,不一小会儿,朱由校御案之上,便堆了满满的奏章。
众臣侍立。
而朱由校打开奏章,开始一一批阅。
这段时间,朱由校在慈庆宫红袖添香,还是有些效果的,奏章看得懂了,字写得也稍微可以看了。
毕竟他现在主要练三个字:不、可与准。
韩爌的奏章,内容是弹劾熊廷弼,举荐袁应泰接任辽东经略。
熊廷弼的名声,朱由校还是知道的,不管怎么说,是个有能力的。
而袁应泰
这个人没听说过。
联想到天启初年辽东局势继续糜烂,熊廷弼起复,这家伙能力绝对有问题。
朱由校提起御笔,之后又放下,换了另外一个奏章来看。
接下来,还有一些奏章。
譬如弹劾熊廷弼、方从哲、贺世贤等人的奏章。
此类弹劾奏章,占了大半。
其次。
兵部的,主要是请调援军与粮饷、火药。
户部的,主要是请筹集军费、赈灾款。
礼部的,则是大行皇帝丧葬的具体事宜。
譬如说大行皇帝庙号、谥号。
东林党与齐楚浙党围绕此事,已经是展开拉锯,党争渐渐由暗处转向明面。
工部的,则是请拨大行皇帝山陵修缮的费用。
反正这些奏章看下来,要么是党争,排除异己,要么便是钱钱钱。
朱由校遇到不懂的,当场提问,各部堂官解释之后,若无有异议,或者确实紧急,朱由校都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