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朱由校问道:“刘公有何高见?”
刘一燝赶忙起身,行礼道:“殿下处置甚为合适,并无不妥,老臣无有高见。”
朱由校点了点头。
接下来,方从哲继续禀告几个紧要之事。
“九月初二,河南巡抚奏报黄河于兰阳决堤,冲毁漕船37艘,截断京杭运河。”
黄河决口,这可是大事。
稍一不注意,便会激起民变。
当然
或许已经激起了民变,也说不定。
“内阁已下抢修令,工部右侍郎王佐率5万民夫堵口,命漕粮改走海运。”
朱由校在一边补充道:“天灾不可避免,但人祸可以避免,暂免沿途州县本年赋税,受灾之地,做好救灾事宜。”
方从哲、刘一燝闻言,心中皆有诧异。
换做是万历、嘉靖,天子想的绝对不是免赋税,而是怕激起民变。
如今的嗣君,似乎有一颗爱民之心。
对于君主来说,这尤为难得。
“殿下心怀天下黎民,真乃圣君!”
对于大明百姓来说,他或许是圣君。
但对于你们这些臣僚来说
我是不是圣君,后面自然知晓了。
“我皇明战事四起,而国内天灾频频,国库之中,可还够支用?”
够支用?
方从哲张了张嘴,却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刘一燝起身说道:“太仓库存银几何,殿下召户部尚书问话即可。”
说到这阿堵物,方从哲与刘一燝几乎都不愿意深谈。
至于原因,朱由校心知肚明。
那就是大明此刻的财政,可以说是到了崩溃的边缘了。
甚至可以说,已经崩溃了。
“便让户部尚书上前来罢!”
其实方从哲也是兼署户部尚书的,国库中剩多少钱,他自然是心知肚明的。
但心知肚明,与要背锅,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官场之中,光靠个心知肚明,是无用的。
没过多久,殿门小黄门便通报户部尚书李汝华前来拜见。
“宣!”
“臣户部尚书李汝华,叩请殿下圣安!”
“起来罢,赐座。”
李汝华缓步起身,对着方从哲与刘一燝行礼之后,这才坐到小凳上去。
“本宫今日召你前来,便是问一问太仓库还有多少剩余,今年支用可还足够?”
被问到此处,李汝华当即说道:“太仓存银不足十万,九边年例拖欠四百余万,国库几近枯竭,财政已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