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出价值了么?
张延龄道:“我们跟王威宁采用的是两种不同的作战方略。他是大军团作战,注重炮火覆盖,保证正面交战时火力压制,但放弃了机动性;而我们采用的是轻兵而出,以装备火枪的骑兵的机动性,来保证自身进退自如。这也符合我们隐身暗处、伺机而动的特点。”
“卑职明白了。”
覃云到底有些头脑。
既然张延龄推王越出来当幌子,躲在暗处的这路人马数量就无需太多,加之无需专门的民夫运输火炮,机动性方面将得到充分保障,可以避免跟鞑靼人的主力交锋,只需要不断地迂回穿插,让鞑靼人疲于应付……
只是这让覃云很纳闷儿。
这到底是骚扰作战,还是说去平定草原?
怎么听起来不像是要建立封狼居胥的伟业,而是打算偷一把就跑的节奏?
“那……二公子,我们几时出兵?”
覃云请示道。
张延龄笑道:“再等等。”
覃云道:“马上就是冬月,天已经凉了,等下了雪,道路更不好走。出了边关,我们对道路又不是很熟悉,草原上气候多变,一旦遇到恶劣天气,只怕会让我们陷入极大的被动。”
张延龄道:“总得等西边有了声响,把鞑靼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后,我们再出兵吧……这次我们主打一个捡漏。最好是被人轻视,让人觉得,我们不过是去骚扰一番,蹭些功劳即可,后续我会给他们来个大的。”
“是。”
覃云嘴上应着,心里却带着很大的疑虑。
光靠目前张延龄麾下的人马,除了之前带去南方的那一千新军护卫外,还调了部分京营兵跟随,再加上一些辎重兵,满打满算也就三千出头,其中真正战兵可能连二千人都不到。
就这么一路人马,去投奔王越,可能人家都嫌弃你数量太少,不顶事。
居然还想自己单开一路,平定草原?
张延龄道:“是时候宣扬一下那位威宁伯的威名……我准备给陛下去封上奏,参劾其不听号令!”
“您……要参劾王军门?”
覃云很意外。
他不是你们张家扶持的么?现在参劾他,就算是王越取得战功,岂不是也不会领你们张家的情?
张延龄道:“得造下舆论,这时候,很多事不能用常理揣度!”
……
……
王越出征的消息,传到京师,为朱祐樘所知。
朱祐樘听说后并没有太大的反应,甚至他都没打算把这件事跟朝中大臣商议……似乎要让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