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领兵北渡黄河之事,最先传到身在大同的张延龄耳中。
张延龄一早就派人盯着,那边一有情况发生,第一时间他就获悉了。
其实王越刚出兵河套那会儿,张延龄就敏锐地意识到,王越不可能只是为了把大明的西北防线前移,会冒着被朝中人攻讦的风险跑去经营河套,做长期投入的无用功。
王越煞费苦心在河套腹心地区筑城,必定是营造出固守的假象,为下一步出兵草原做准备。
至于之前不断跟朝廷讨要钱粮,看起来很无耻也很无礼,更多是王越想以此营造出一种“我兵马和粮草都未齐备,暂时不能出兵草原”的印象。
王越是个狠人,他真有心出兵,带领几百人马照样敢跃马漠北。
“二公子,现在形势对您很不利。”
覃云把消息带了过来,脸色很着急,“按照之前制定的战略,我军从此往北过猫儿庄,直插威宁海,中途会有五六天行军时间……如今鞑靼人并没有在威宁海设立营寨,按照预定计划北上,基本难以遇到鞑靼主力……”
知道张延龄要从大同镇直接出兵的人不多,覃云算是一个。
因为张延龄需要调派一路人马配合他行动,覃云虽然以前没有实际带兵和打仗经验,但经过两年相处,已经属于张延龄手下比较能委以重任的一个。
这也跟张二公子年岁太轻,在朝中显山露水的机会不多,想要取得别人完全的信任不容易有关。
覃云跟张延龄相处久了,自然知道他的神通,毫不犹豫便会听从他的调遣。
别人可就不一样了……
对张延龄都不怎么熟悉,就算你是外戚国舅,可以拿出好处收买我们,但你如何让我们完全信服?
之前张延龄带兵到南京整那么一出,就是为了让大明的武官相信,跟着他的确有肉吃,也借此在军中建立起一定的威望,为下一步出兵草原做准备。
不是说你有好的火器,将士们就会完全听从你的。
相比于张延龄,别人对于有着丰富战场经验的王越更为信任,甚至很多人都为自己未能跟着王越到延绥而感觉遗憾……
这就是当下张延龄面临的最大问题。
别人不信任他能建立平定草原的功业。
如果他带一路孤军北上,谁敢完全信任他,把生命交托给他?
这也是他放出王越这头猛虎,先行出兵草原的重要原因……
先让王越去试试水,把别人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他身上,然后张延龄再寻找机会,来个悄无声息带兵北上,这样跟着他张二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