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大明面临的钱粮短缺难题,并不是文臣关心的内容。
甚至可以说,文臣最希望看到的还是这些利益来自于他们自己背后的势力,比如说依附于他们而存在的白手套官商,或者他们的亲眷。
至于皇帝穷困潦倒带来的国库空虚,也不在他们关心范围之列,甚至朝廷发不出俸禄,在他们看来反而是好事,至少这会让皇帝一直被圈在一个被他们接受的范围内,继续被他们掌控。
刘健道:“目前想找到合适的人去参劾,并不太容易。不过听说,因西山开煤窑之事,张家得罪了不少勋臣,甚至连很多外戚都在眼红!如果可以利用一下的话……”
“有道理。”
徐溥点头道,“之前张氏和周氏的殴斗,朝中并未引起太大的波澜。是时候加上一把火,把这件事给烧旺起来了!”
……
……
张家被文臣盯上,最先倒霉的并不是张峦和张延龄。
而是张鹤龄。
因为教坊司跟周家殴斗的罪魁元凶就是他,于是乎,他人在家中躺,却被文臣抓出来当成典型,直接把他送上了审判台。
当张峦从沈禄口中听说此消息时,脱口而出:“那小子活该!”
沈禄道:“来瞻,此事民意汹涌,话说改元弘治后,还是第一次发生这种事。外戚之间的纷争,看起来内部就能解决,但就怕有心人以此,借题发挥!你得做好应对准备。”
张峦问道:“鹤龄始终不在朝中,有多少人参劾他?不太严重吧?”
沈禄叹息道:“以通政使司最近几天得悉的情况来看,至少有十几份参劾奏疏上达天听了吧。其中既有科道的言官,还有礼部的官员,甚至连五军都督府那边参劾的奏疏都有,就连巡城御史都跑出来凑热闹……不得不防啊!”
“咳咳。”张峦咳嗽两声,道,“就鹤龄那小子,值得动用这么大的阵仗?为何不是针对延龄的?”
沈禄道:“来瞻,你还看不明白状况吗?他们就是冲着你来的!先前他们也针对过你们父子,不过当时由李孜省把旁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了,旁人一时半会儿都顾不上你们!可现在呢?”
张峦心想,李孜省果然是日暮西山了,连汝学在我面前,都直呼其名。
“上次是李孜省,这次轮到我大儿子?那下次是谁?不会就是徐侍郎和你了吧?”张峦问道。
沈禄一脸无奈,摇头道:“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张峦道:“为何不直接朝我下手?我还等着他们呢!”
沈禄面带苦涩笑容,好似在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