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是为接下来的忙碌……打个前站吧。”
祁娘笑道:“这院子里的事,还不是老爷您说了算?奴家这就去给您安排,包满意。”
……
……
紫禁城。
乾清宫大殿。
覃吉如实把张峦的话带到。
朱祐樘听完后倍感振奋,甚至带着几分感动,当着几名司礼监太监的面,称赞道:“岳父心怀社稷,还有比他更忠于大明的人吗?连朕都没想到,他能在病重下,还有如此抱负,简直是一心为边疆将士着想啊!”
覃吉脸上带着感同身受的神色,迎合道:“是啊,当从张先生口中听到这话时,奴婢也是非常感动。他人都只想索取,只有张先生与众不同,总是挺身而出,主动为陛下分忧!”
当朱祐樘跟覃吉对视时,双方眼中都带有一种惺惺相惜,似乎都从张峦身上找到了久违的认同。
这下可把旁边观望的李荣给震惊到目瞪口呆,甚至下巴都快掉到地上去了。
张峦这是抽的什么风?
明明还有个嗷嗷待哺的李孜省在中原之地等着他,他就敢再大包大揽,竟要给西北将士增发军饷?
这是疯了吧?
李荣谨慎地道:“陛下,如今这时候,就九边军镇奏请如数给付,已是最好的结果了,何必……再多生事端呢?”
朱祐樘回过神来,斜着看了李荣一眼,摇头道:“毕竟没有补足数,再说了,并不是所有军镇都奏请补发军饷,诸如蓟州等地,就没有上疏。既然要做事,那就该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
“是啊。”
覃吉急忙道,“不能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朝廷得做到一碗水端平。”
李荣又善意地提醒:“可是这一碗水,本就不满,能够端平已属不易,如果还想强行满上,岂非……”
朱祐樘闻言笑了起来:“这不是还有岳父在吗?他说行,那就一定行。朕看好他,照准执行吧!”
……
……
二月初的西山,一次聚拢了几百家商贾。
虽然都知道这次拍卖的矿窑最多有十几二十处,但架不住都听说京师附近出了富矿,且打听到张小国舅有特别的法门,能让石炭这种本身并不怎么好烧且很容易出现使用风险的燃料,大幅增加利用效率,并确保安全。
谁都想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于是应者如云。
西山脚下,张延龄已让人提前盖好了屋舍,方便接待四方来客,同时还在周围设立了一些厂房,专门用来制造可立即投入民间使用的蜂窝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