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查阅那么多资料,还得仔细推敲,看看有没有谬误,更要维持一个文人的体统。只要让他忙到焦头烂额,就没脸提什么入阁之事了。
李荣道:“陛下吩咐,说是有关先皇实录的修撰,张学士会帮忙。”
“什么?”
徐溥闻言不由皱眉。
听听,这是人话吗?
我们在那儿辛苦修书,皇帝说张学士能帮忙?感情书修成后,张来瞻到时只需要署个名,就能窃夺修书的功劳?这是脸都不要了啊!
李荣继续道:“具体如何帮忙,陛下并未提及,不过陛下有言在先,因为黄河河工项目尚未完成,张学士就算入阁,也得优先顾及户部的差事。”
“怎么个意思?”
徐溥再问。
“也就是说,张学士跟之前出任翰林院掌院学士一样,只是领内阁的职务,但并不直接入阁做事。”
李荣规劝道,“您担心张学士入阁会影响到馆阁选拔阁臣的规矩,情况并不是这样,陛下其实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
徐溥惊讶地问道:“入阁,却不进来做事?”
“是的。”
李荣道,“甚至不用张学士挂大学士的名头,只是进翰林学士,兼领阁务罢了。”
在大明,入阁的标准,其实就是以大学士的身份入阁。
不过在成化朝,以翰林学士身份入阁的人并不在少数,后来再晋升大学士,也没有影响到所谓的规矩。一直要到弘治朝中期,才形成以大学士身份入阁规则的定制,没有大学士名衔就不算入阁。
徐溥一听就明白了。
让张峦入阁,只是占个坑,如此一来,张峦就是内阁中仅次于他徐溥的存在,就算不在内阁,这萝卜坑也占定了。
如此一来,就算后续谁再入阁,也要排在张峦后面。
皇帝为老丈人谋划到如此地步……
徐溥在想,还真是一对好翁婿啊!先不论君臣关系处得如何,至少这老丈人和女婿……关系没谁比得了。
李荣继续道:“为了让您及早有人帮忙,陛下决定,明后两天,会在朝会上直接议定下一位阁臣的人选,不出意外的话,应是以之前最受人推崇的刘学士入阁。”
刘健入阁,看起来众望所归。
毕竟如今有资格入阁的人选中,刨除那些跟万安和刘吉关系不清不楚的翰林外,以东宫讲官体系为主,刘健的名声仅在徐溥之下。
且徐溥在六部供职的那几年,翰林院的东宫讲班,之前一直由刘健和李东阳负责,只是在李东阳守制后,另一班由谢迁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