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越是厌烦刘吉,李荣越是添油加醋,贬损刘吉。本来李荣就没打算跟朝中大臣建立起太过深厚的交情,此时此刻只需迎合好皇帝,就有机会成为大明内相,那还不得下点儿功夫?
朱祐樘道:“继续押着,让他知道自己错在哪儿。”
李荣征询道:“要是过个几日,刘阁老还是执迷不悟,陛下您看……是否应该……”
“你有何建议?”
朱祐樘打量李荣。
李荣一脸认真地道:“奴婢看来,应该直接将之罢官,让其回乡便可。对外宣称,是他主动请辞。”
“嗯。”
朱祐樘轻轻应了一声,并没有明确表态,“好了,你先退下吧。”
“是。”
李荣行礼告退,犹自不忘看侍立在御座旁目无表情的覃吉一眼。
这时候李荣突然有些妒忌覃吉了。
无论覃吉是否有能力做事,皇帝好像对其都非常倚重……而在对待其他人时,却有种莫名的疏离感。
……
……
“老伴,你认为应当如何?”
朱祐樘目送李荣出了殿门,才问了一句。
覃吉回道:“不好说。”
朱祐樘问:“我现在也不知道该怎样才好……难道你不提点儿建议吗?”
覃吉提醒道:“陛下,刘阁老若致仕,内阁可就只剩下徐阁老一人支撑了,如此一来朝事不就耽误得更多吗?且老朽在处理政务上,能力远不及怀公公,朝事很容易出现荒怠的情况。”
“我已经很努力了。”
朱祐樘一副很委屈的模样。
我当皇帝已经这么努力了,整天都在批阅奏疏,可惜下面的人不争气,帮不上太多忙,才导致政务积压。
光指望皇帝勤政,却没有合适的人充当秘书或者顾问的角色,那怎么行?
覃吉道:“先前去问过张国丈,他说,他对于入阁并无多少想法,或者说,他入阁后也帮不到陛下太多忙。因为在处理政务上,他的能力远不及东宫出身的那些讲官。”
“咦,怎么会这样?”
朱祐樘皱眉道,“岳父说他不行,谁又行呢?”
覃吉道:“国丈爷举荐了刘健和谢迁二人,还说,若是李东阳李学士回朝,或也能帮到陛下。而他坐镇户部,或能对治河事有极大地促进作用,且未来几年他的注意力都会放在这件事上,可能……无法帮陛下拟定票拟,打理朝政。”
“嗯。”
朱祐樘听完后很是感慨,“那么多官员,岳父的心思是最正的,他没有想利用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