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孜省笑道:“瞧您这话说的,现在不都已冰释前嫌了吗?”
覃昌却摇头:“前嫌……不是都能冰释的……那咱就走各自的途径,两道奏疏,不知李尚书您意下如何?”
“那就按照覃公公您的想法行事吧。”
李孜省道,“不过在下诚心实意劝说覃公公您一句,怀公公这条路,无论如何都不能走,或者说……暂且忽略比较好。”
覃昌试探地问:“您是觉得,怀公公在朝不会长久,且他……”
李孜省抬手打断覃昌的话,道:“这只是在下的一点浅见,覃公公您未必需要采纳。在下想来,这司礼监内……未来一定是您跟另外一位覃公公角逐掌印的位置,而您跟他最大的不同……呵呵。”
话没说得太明白。
但覃昌是聪明人,一下子就领悟了。
“是啊,那位覃公公可真是墙头草。”覃昌感慨道,“风往哪儿吹,他就往哪儿倒,滑不留手的。
“唉!从一开始,他就哪边都不得罪,这要是换作以往任何时候,都是各方不讨好,为人所厌弃的存在,唯独现在……”
李孜省道:“覃公公,在下觉得您说的不对。”
“请赐教。”
覃昌再次拱手。
李孜省一脸认真道:“在下觉得,覃吉覃公公他其实从一开始,倾向性就很明显,他是偏向张国丈的。否则……应该人人都跟您一样,对张国丈保持足够的警惕,而不是两面派。能在这种情况下当两面派,其实就等于是选择了立场,不是吗?”
覃昌一时缄默不言。
李孜省道:“从一开始,在下就觉得,覃公公您也会选择站在张国丈那边,毕竟你跟怀公公能够复出,背后都有张国丈的影子,应该知恩图报才对,不想最后却看走眼了。”
覃昌依然不语。
“所以说啊,覃公公您还是太看重朝廷规则下的正统排序了。”
李孜省道,“或许在您眼中,司礼监内就应该是怀恩过后便是您,然后才是覃吉、李荣他们,而内阁就应该是刘吉、徐溥,然后才轮到候补的刘健、李东阳等人……
“但问题是陛下从来都不是如此认为的……如果朝廷连一个给新人冒头的机会都没有,这个人甚至还是当朝国丈,且对大明立下大功,都要被人百般挑剔,那朝廷必将是一潭死水,这对你我这样的人来讲,有何益处可言呢?
“朝堂之大,应当有任何有能者的一席之地才是!”
……
……
鞑靼小王子巴图蒙克亲自率领五百人的朝贡队伍来到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