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发起的几场声势浩大的战事才能有此收获。
“没有。”
朱玉赶紧解释,“之前确实有士兵想把死去的牧民首级也算在内,但后来发现后被及时制止了!
“这次鞑子进营地后,被火铳打下马的不少,那十八个俘虏伤势也都不轻,未必能熬得过今晚。”
李孜省不由瞪了覃昌一眼,好似在责怪。
你看看你,现在咱好不容易得了军功,你竟还在这里质疑?
有啥好疑惑的?
他们说多少并不是空口无凭,到时把首级和俘虏带回去,让监察御史一验,不就什么都清楚了?
至于是鞑子还是牧民的脑袋……
嘿,只要是个异族男子的脑袋就行,他们发型特殊,很容易蒙混过关。你要记住,我们来此的目的不是计较细枝末叶,而是老老实实赚取军功。
李孜省关切地问道:“鞑子可是悉数遁走?没留下殿后的?咱能追上吗?”
朱玉道:“弟兄们正在穷追猛打,不过看架势,鞑子跑得太快了,很难追上……他们的中军本已驰援到半路,但看我们伏兵冲杀出来,自知不敌,皆转身逃遁,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咱应该还能再获取些许军功。”
“别了!”
覃昌赶忙劝解,“咱见好就收,鸣金收兵吧。”
李孜省有些不高兴,质问道:“这怎么能行?此战乃新皇登基后,第一次与鞑子正面交锋,必定要表现出大明军队无敌的威势,让鞑靼人以后轻易不敢再来犯境!能追就追,实在追不动了,再回转吧。”
覃昌苦口婆心劝解:“李大人,咱可不能刀口上跳舞啊……要是后续遭遇鞑子主力,他们稍一整顿队形,突然掩杀过来,或许咱没几个人能活着回关口。”
李孜省突然想到什么般,连连点头:“对对对,覃公公此话倒是提醒我了……张国丈手书中曾提到,遇事不能太过急于求成,鞑靼人来势汹汹,未必只有眼前这几百号人,后续说不定有鞑子数千乃至上万兵马。”
鞑靼出兵进犯大明边境,一举毁坏九边边防重镇偏头关,就算大明边军在这场战事中损失微乎其微,但也足以说明,鞑靼兵马数量绝对不止眼前这几百人,后边肯定有鞑子主力。
当然数量不会太过夸张。
要是真有个数万乃至十万大军,既然历史上已成功把偏头关关口给毁坏,那何不索性攻进关内,肆虐大同、宣府等地,乃至威逼京畿,或许此次战事就会成为弘治初年的一场惨案,史书上的“弘治中兴”将带着耻辱开局。
朱玉好奇地问道:“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