鞑靼人做梦都没想到,自己竟在塞北遇到会发火器的小部落壮丁。
刚开始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大明士兵在长城外设伏,通过伪装掩藏发起突然袭击,对他们造成杀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都大大超出了他们的认知。
所以战事开始后,当他们发现那些放过火铳的男子往营地后方逃跑时,第一反应是调转马头发起追击,哪怕知道自己这边有损失,但还是想发扬一下昔日征服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勇猛风格,至少不能落败而回。
但等他们发现营地内潜藏的火枪手越来越多,同伴纷纷中枪,且对方的火器好像用不完一样,他们终于意识到,这是中了明军的埋伏。
残存的鞑靼士兵,只能仓皇撤退,甚至连受伤的同伴都顾不上,更别说是己方留下的尸体了。
后续赶来的鞑靼兵马,并不清楚营地内的状况,只是远远地看到这边火光冲天,他们本想赶紧加入到这场抢劫战中来,期冀能在今夜的劫掠中赚得盆满钵满,腰包鼓鼓,不但能顺利渡过这个酷寒的冬天,还能为将来的人生积累一定财富。
所以即便第二批人马发现前面的先锋部队正在撤退,也没有意识到眼前蕴藏着的巨大危险。
不过随着距离靠近,火铳射击声零星传来,他们已意识到情况不妙。
此时鞑子援军冲势不减,加上第一批残存人马已经悉数撤出,两批人马一汇合,随即又有了冲破营地防线的底气。
士可杀不可辱!
玩了一辈子鹰,难不成还能被鹰啄去眼睛不成?
尤其当他们发现营地内的明军士兵普遍都是往后方逃跑时,他们便觉得,这不过是一场因为自己疏忽大意而导致的小概率遇伏事件,他们完全可以通过后边的持续打击来彻底扭转战局。
而鞑靼人在应付这种场面上,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
对付大明军队装备的火器,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距离……
因为大明的火器普遍射程较近,且准头也差,在百步左右几乎就没了杀伤力,但他们的弓箭射程却远超这个距离。
所以他们干脆就在营地边缘位置,借助火光照明,开始朝营地内进行抛射。
明朝士兵那边很快便出现死伤,只能找地方躲藏自空中落下的箭雨,双方陷入到一种中远距离对峙的僵局状况。
……
……
两侧山坳上。
当李孜省发现营地里战事开打,并且在开战初期大明一方占据一定优势后,眼下他们要做的,甚至无须谁去一线指挥作战,这边每个士兵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