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覃吉赶紧道:“怀公公,您说的不无道理,但这也不过是无端猜测。再者说了,张国丈为此做的事可不少,只是朝中大臣一直反对用兵,如果因此就说这是张国丈蓄意而为,故意等着前线一场败仗,是不是……未免太过牵强附会了?”
“呵呵。”
怀恩瞥了覃吉一眼,脸上带着略显讥讽的笑容,“厚方啊,你能这么想,说明你看待问题很全面。但我的揣测也有我的道理,如今问题的关键已不在李孜省、覃昌是否能领军取胜,而在于鞑靼人是否会如张国丈所料那般来袭,你觉得呢?”
覃吉沉吟了一下,颔首道:“确实如此。”
怀恩叹道:“所以说,其实西北战事的胜负在张国丈那边,已看得没那么重了,最近他就在府上安心养病,连宫门都不踏入一步。还有他儿子,那位小国舅,你见过他为西北战事而忙碌吗?”
覃吉认真想了想,无奈道:“二公子最近一直都在忙他自己的事,连盐政改革之事都不掺和了。”
“那不就得了?”
怀恩道,“希望我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场战事,从一开始张国丈就完全占据先手。无论胜负,对他来说几乎都是必胜之局。”
“未必吧!”
覃吉却不认同这个观点,反驳道:“您说的所有这些,不都建立在张国丈预测鞑靼人会如期而至的前提下么?”
怀恩点头:“这就是问题的关键……要是张国丈真有这本事,能提前洞悉鞑靼兵马的动向,那就算这次败了,甚至日后他逐渐掌权,我也觉得有一定参考价值……”
“何解?”
覃吉一时间有些犯迷糊。
你怀恩脑子不好使吗?
一边防备张峦崛起,一边却又期冀张峦成事?
怀恩站起身来,背着手来回踱步,嘴上念念有词:“一个能洞悉天机和人心的文人,给大明带来的利,绝对大于弊。如今看来,张国丈并不急功近利,反倒是……”
“您是说……张家二公子……怕他将来会……”
覃吉想说什么,却讳莫如深,最后还是忍住没把话说全。
怀恩感慨道:“那些都是很长远的事情,或许我现在就是在杞人忧天,真到那时候谁又知晓情况会如何呢?
“以那位小国舅的年龄,有朝一日他在朝中崛起,你我早就作古,现在的担心根本就是多余的。”
“呵呵。”
这次轮到覃吉苦笑了。
知道是杞人忧天,你还这么热衷去谈论作何?
没事闲得?
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