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内。
张峦一脸憔悴地坐在那儿,偶尔发出咳嗽声,似乎是想告诉别人,他现在病情很严重,今天是拖着病躯入宫来的。
当天怀恩和覃吉都在,而朱祐樘叫张峦来的主要目的也不是为闲叙家常,而是要把西北最新情况告知张峦。
“岳父,你先前说,鞑靼人很可能会从偏头关北四十里入寇,于是怀大伴就主动整理了山西和大同等军镇的奏报,但并未发现有鞑靼人活动的迹象……你推测他们从此地入寇,可是有什么依据?”
朱祐樘一脸认真地问道。
张峦听了,心中直骂娘。
心想,又是你怀恩在背后挑拨离间,故意在我这女婿面前制造翁婿隔阂,让我女婿来问我情况吧?
再说了,那是我儿子说的,又不是我说的,要问具体情况……找我儿子来回答才是正理。
张峦努力回忆当初跟儿子聊到西北军情时的情景,一边整理思绪一边道:“陛下,其实情况是这样的,如今河套之地仍在我大明控制下,鞑靼人不敢随便进河套。
“如果他们寇边的话,必不会走太原镇所在的南线,那边重兵云集,且太过深入的话容易被包饺子,只能在大同镇所在的北线进兵,从偏关一线犯边乃他们的最优选。”
朱祐樘点头道:“经岳父这一说,还是挺有道理的。但岳父又怎知刚开年他们就会从这个方向来犯呢?”
“这个……”
张峦这次彻底回答不出来了。
因为儿子以前没跟他说过,如果当着皇帝的面说这是自己推算出来的,或是儿子掐指算出的,回头要没有实现,那不等于是砸自家招牌?
怀恩见张峦迟疑,笑着帮忙解围:“陛下,我看这应该是张国丈以边关实际情况推测出的结论。”
“嗯。”
朱祐樘似乎也没有过于纠结这个问题,叹息道,“岳父,你对边关防备之事,有何看法?”
张峦道:“回陛下,以臣看来,这西北各处虽有长城保护,但串联其间的城塞实在太少了,如果能多修些堡垒,并在其中驻军的话,各要隘间就能形成呼应,定能对鞑靼形成更好的威慑和防范。”
大明自成化年间,由余子俊开始修延绥堡垒,再往后一直到嘉靖年间,鞑靼强势崛起并危及京师安全后,才又在大同、偏关等地修筑边关堡垒。
在这之前,大明西北只有漫长的长城作为防守象征,根本就无法兼顾到许多偏远地区,鞑靼人来犯时官军多数时候都固守在比较大的关城中,无法扩大防御面积,导致经常有小股游骑通过凿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