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峦在朱祐樘面前侃侃而谈。
俨然他就是治河方面的专家,嘴里吐出的一连串新名词,莫说是皇帝了,就连一旁倾听的怀恩和覃昌等人也都是一愣一愣的。
往往有惊人之言,令人深思不已。
“岳父,未曾想,你虽未曾涉足治河之事,却对个中细节如此了解。”朱祐樘不由发出感慨。
张峦一脸惭愧之色:“哪里,哪里,都是吾儿他们教臣的,臣就治河之事专门跟他们求教过。”
朱祐樘笑着问道:“其中有内弟延龄吗?”
“就是那臭小子。”
张峦微笑着点头。
心里在想,多亏我有个好儿子,且有个挚友李孜省,才没有在皇帝面前露怯。
当然谈及功劳的时候,我不会提李孜省,而只说“吾儿他们”,并不是我想独揽功劳,关键是……你李孜省也没提点我多少啊!只说要帮我筹集人力物力,有关治河方面的一应注意事项,不都是吾儿说的吗?
把你归在“他们”之列,已算是给足你面子了。
朱祐樘一脸赞赏:“未曾想,延龄年纪轻轻,竟懂得这么多,实属难得。”
张峦道:“他学的东西比较庞杂,所知不少,这也跟他自小就在市井中闯荡,有一定阅历有关。见得多了,知道的也就多了。”
“哦……”
朱祐樘心思比较单纯。
听岳父这么说,他就觉得,这是肺腑之言,值得自己深思。
原来在市井中闯荡一段时间,就会自动增广见闻和阅历……那岂不是说,当皇帝的还没一个市井小民知道的多?
想要治理好国家,得多跟市井之人接触……
“哦,对了,岳父,皇后让我请你过去,一起用膳。”
朱祐樘笑着发出邀请。
张峦连忙婉拒:“不了不了,臣这身子骨需要静养,尽量避免少走动,要是没旁的事,臣想早些回家,来日方长嘛。”
换作一般人,哪里敢一口回绝皇帝的好意?
但张峦的情况却有所不同,从一开始他就全力维护朱佑樘的利益,让当时还是东宫太子的朱佑樘切实地感受到了张峦的善意。
如今在失去父亲的小皇帝看来,张峦就是他半个父亲……既是自己的岳丈,又对自己如何治国提供帮助,甚至还当过东宫讲官做过自己的先生……现在随便说一件事,都显得很有条理,有什么理由不倚重他,尊重他的选择呢?
不任人唯亲的皇帝,是不是明君朱佑樘不知道,但一定不是聪明的皇帝。
自古以来,任何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