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之巅,雾气隐隐。
从半山腰处开始往上,山路愈加陡峭。
风门是三清山的第一道山门,是一座天然岩石形成的石门,两侧高峰矗立,形势险要。
众妙千步门是三清山的第二道山门,跨入此门意味着已经走过三分之二的山路,前路可期。
冲虚百步门则是三清山的第三道也是最后一道山门,此门之后便是三清福地,乃一道聚风藏水的风水宝地,三清宫便坐落于此间。
午时一刻,一行四人便跨过百步门,来到了三清宫外的三清福地。
秦亦凡胎肉骨,没有半点武艺,此时只觉得腿和脚都不是自己的,扶着石墙,浑身发抖。
感觉接过来福递过的水壶,仰头喝尽,这才感觉好了不少。
宁国韬走上前来,笑道:“秦兄弟,我就说多歇息片刻,你执意不停,这为的是哪般?”
秦亦只是咧嘴笑笑,没有多说。
此时,三清宫便在眼前。
宫殿青砖白瓦,而且因为处于山巅,远远望去只觉被烟雾笼罩,仙气斐然。
四人从正门进入观中,便看到偌大的院子里立着一座巨大的石雕,石像身穿道袍,手持拂尘。
进出之人途径石像时,都会供奉香火,对着石像跪拜祈福,念念有词。
三清宫中供奉的自然是东山真人,只不过寻常道观里所立雕像,都是上仙或仙逝之人,像这种为活人立雕像的,也属罕见。
不过这正说明,东山真人早已深入人心。
据秦亦观察,大部分人来了,只是在东山真人的石雕前上香祈福,随后离开,也有一些人会被身穿青色道袍的小道士引着进入三清宫偏殿,用不了多久便从殿中出来,继而离开。
只有极少数人会被小道士带入三清宫的后院厢房之中,留宿一夜,第二日再离开。
宁国韬小声解释道:“因为每日来三清宫上香祈福的人太多,绝大多数人都要当日离开,免得打扰道观清净,影响真人打坐修行。”
“不过也有例外,就是供奉香火很多的话,会被带入正殿,在真人座下祈福,若是有缘之人还可以在此留宿一夜,以待心想事成。”
“……”
秦亦听完愕然,这三清宫听着超凡脱俗,怎么还以香火费来区别对待呢?
于是他便把心中所想说了出来:“难不成,多掏了香火费的人,祈福更容易些?”
不等宁国韬回答,一位路过的道长闻言,脸上古井无波,说道:“公子,这世间没有妖魔鬼怪,自然也没有神仙菩萨,祈福也不过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