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长?是不是一个店最大的官儿?”
几个大爷大婶儿听得云里雾里的,但“电脑”、“全国连锁”、“开新店”、“店长”这些词听起来就高大上,跟他们平时从其他打工人口中听到的电子厂、服装厂、流水线等等完全不一样。
刘叔在镇上跑得多,倒是听过一些:“哦,网吧,听说大城市里有,一个网吧放几十台、上百台计算机,花钱就能去玩,不过听说贵得很,一个小时要十几二十块,是不是?”
祝文雨道:“是的,就是这个,刘叔就是见多识广。”
刘叔一下子高兴起来,也恭维道:“小雨,你可真是出息了啊。这么说,一个网吧起码价值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小雨你在那种地方当店长,可真是光宗耀祖,你爸妈可算是熬出头了。”
“是啊是啊,老祝家祖坟冒青烟了。”
“小雨这丫头打小就聪明伶俐,我就说她肯定有出息。”
“要不是他们当初家里困难,小雨自己放弃读书的机会,她现在这会儿肯定都考上大学了。”
“是啊!但现在这样也不算差。”
听着大爷大婶儿们的夸奖,感受着他们发自内心的羡慕,祝文雨心里暖洋洋的,又带着点小小的骄傲。
“就算我不读高中,也比村里大多数人都有出息。”她心里这样想着,也更加盼望着早点儿到家,将她现在升职当店长的好消息告诉父母和弟弟妹妹。
傍晚时分,骡马车终于摇摇晃晃地开进了万隆村,停在了村口的老槐树下。
这时候,不少村民端着碗在门口吃饭,看到骡马车进村,不少人都笑着跟老刘打招呼。
但随后大家就看到马车上还拉了个穿得跟城里干部似的漂亮姑娘。
“咦,那是谁家亲戚吗?”
“看着有点儿眼熟嗳……”
“哎哟,那不是老祝家的大丫头小雨吗?”
“我的妈呀,真是小雨,她咋穿得这么好回来了?”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村口,当祝文雨跟各位大爷大婶儿打了招呼,在大家的簇拥下走向自家那几间低矮的土坯房时,身后已经跟了一群看热闹的村民和小孩。
“爸,妈,我回来了。”祝文雨推开吱呀作响的院子木门,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
院子里,正在喂鸡的母亲常桂芬猛地回头,手里的簸箕一下掉到了地上。
厨房门口,几年前上山伐木摔断腿落下残疾、拄着拐杖的父亲祝大山也颤巍巍地扶着门框探出身来。
16岁的弟弟祝文鑫、14岁的妹妹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