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书屋 > 综合其他 > 柑橘味的十八岁 > 第七章:至死不渝的爱情

第七章:至死不渝的爱情(1 / 2)

1946年秋,南城的梧桐叶刚染了点黄,沈砚之就牵着妻子苏晚的手,挤上了去乡下的卡车。车斗里塞满了逃难的人,他把唯一的藤箱垫在苏晚脚下,自己后背抵着摇晃的木栏,西装外套早被尘土染得发灰——三天前,国民党军队进驻他任教的中学,课本被当作“赤色读物”焚烧,校门口的枪声让他再不敢留。

苏晚攥着他的袖口,声音发颤:“砚之,我们还能回南城吗?”沈砚之望着远处硝烟隐约的天际,喉结动了动:“等仗停了,就回。”他曾是南城大学的高材生,家里开着布庄,从前的日子是书房里的线装书、秦淮河的画舫灯,从没想过有一天会带着妻子颠沛流离。

一路向南,他们躲过抓壮丁的队伍,靠典当怀表换干粮,最后辗转回了沈砚之的老家——江南水乡的青溪村。村子暂时还算太平,族长把废弃的祠堂腾给他们住,苏晚跟着村妇学纳鞋底,沈砚之则在村口私塾教孩子读书,黑板上写的还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可平静没维持半年,1947年春,战火还是烧到了青溪村。国民党军队要征用祠堂当粮仓,还要拉村民去修炮楼。那天清晨,士兵踹开祠堂门时,沈砚之正给孩子们讲《岳阳楼记》。他把孩子们护在身后,西装早已换成粗布短褂,却仍挺直了脊梁:“祠堂是村民的念想,孩子也不能去做苦力。”

领头的军官笑他“书呆子不知死活”,举枪就要扣扳机。苏晚扑过来抱住他的胳膊,眼泪砸在他手背上。沈砚之反手握住妻子的手,轻声说:“晚晚,还记得我给你读的《少年中国说》吗?”他转头看向军官,声音陡然洪亮,“我是读书人,可我也是青溪村的子孙,这家乡,我守。”

那天午后,青溪村的人都听见了祠堂方向的枪响。苏晚抱着沈砚之的尸体,在他口袋里摸出一张揉皱的纸,上面是他昨晚写的字:“吾妻晚晚,若吾身死,勿悲。守住家乡,便是守住我们想回的那个南城。”

后来,村民们把沈砚之埋在村后的山坡上,坟前种了他最爱的梅树。

阿婆给我们讲起阿公,说:“你们阿公不是书呆子,他是最勇敢的人——他用命,护了我们的家。”

阿婆就这样一直守着他们的家,阿婆说了,她的砚之想家了,回来就能见到她,她想让他安心,也想让他平安,她说:砚之,下辈子我跑快点,早点见到你

蒋妤(小鱼)(头靠阿婆的肩膀)阿婆,阿公肯定最想你了

最新小说: 高育良:女婿来救场!我进部了? 让你复读冲清北,你成王牌飞行员 狐,别急,你的祭司来了 我老婆是恶劣公主! 武侠诸天:开局撞大运我反杀司机 综穿:他们欲求不满 作精?我重生跟着妈妈继父当女王 被抢走斩妖英雄名头,我选择摆烂 赴山海:武侠文女配,但万人迷 太子爷别舔了!我坐你怀里狠狠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