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扩大侵华的绊脚石,而德国远东实力远弱于日本,况且德国已经参战且腹背受敌,海外属地无从顾及;美国之鹰的羽毛还没丰满,正一心一意地抢占着拉美市场。中国虽然是最大最危险的敌人,但是却需要在对日动手前考虑协约国的态度。
总之,日本在远东虽然有许多潜在的敌人,但表面上甚至事实上没有强大的竞争者。故此,井上馨高喊“天佑”,山县有朋则强调:“必须在今日之局势中创造亚细亚之未来和对华政策之基础。”
军阀和元老都认为这是日本大发展和大陆政策要实现的征兆,并进一步要求日本政界“停止一切为一党一派利益的减税停税的争执,要巩固财政的基础,团结英、法、俄三国”,确立日本对东洋的利权,‘怀柔中国的当权人物’,争取日本在世界上与欧美列强并驾齐驱的地位。
外相加藤高明力主赶紧参战。正是在这情况下,大隈信内阁急急忙忙地展开了参战外交。
8月4日,日本公开表示“严守中立”。然而日本并未守信诺。8月3日,英国决定对德作战。4日,英国对日本表示希望:“如果战斗涉及到远东,香港和威海卫遭到袭击,英国政府相信日本政府将给以援助”。
8月7日,英国正式要求日本海军搜索并击沉在“南中国海”袭击英国商船的德国伪装巡洋舰,并附带谈到:“当然这就意味着日本对德宣战,但是英国政府认为这是难以避免的”。
日本既然把一战爆发视为“天佑”,无不挖空心思地找到合适的理由,以便师出有名。英国的要求是适逢其时。大隈内阁撕下了短暂的“中立”面纱,于7日晚召开内阁会议,决定参战事宜。8日黎明,内阁会议结束时已决定向英国政府提出,把日本参战的理由规定为:“由于战乱余波涉及东亚,日英同盟之目的濒临危险,英国政府根据该条约向日本政府要
同时,日本也在紧急制定对日作战计划,也就是攻击青岛德军。
在日本看来,这是夺取德国在山东半岛利益的天大良机。
日本这是在冒险,赌中国不敢冒着与协约国作战的危险,对日本作战。
既然协约国想要将日本拉入战争,那么日本也不介意扛着大旗,狐假虎威狗仗人势。
在反复的推测与衡量之后,日本上下一心,决意对青岛动手。
明治维新后,日本流行军阀政治。元老们常常不主其位而谋其事。基于此,政府决策须征得元老会议商议并获许可,方能公布执行。由于这个原因,加藤外相于8月8日中午后出席元老会议。元老们也极力主张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