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铁路修成,也很难让美国资本顺利的进入东北啊。他们想的太简单了,还想着要购买南满铁路。日本的这种应对,明显能看出他们的态度,呵呵,他们的态度很坚决啊。”
果然是一代传奇人物,立即看到了问题的核心,本质。
看样子,日本真的会下定决心来干预这条铁路,让他们如愿,就没有修建这条铁路的必要。
哈里曼果然有可能会遭受挫折。
那么,抛开哈里曼计划,首先将锦齐铁路修成,对东北当局显然是极为重要的,对他摩根呢?他凭什么要支持李安生,主导银行团的借款,不惜与哈里曼对立?
据他所知,塔夫脱的计划也是与哈里曼计划有所却别的。
哈里曼计划立足于分开俄、日两国,先后收买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而正在商讨中的“诺克斯计划”——也就是“满洲铁路中立化案”,则直接置日、俄于不顾,并摆出与日、俄竞争到底的强硬姿态。
这是塔夫脱适应美国资本的要求并依靠其力量而展开的一项重大国际外交,也是摩根在暗中推动的。
摩根哪里想到,还没有出炉的“诺克斯计划”其实已经在李安生的脑子里,并且连锡良也在针对这个法案在做应对之法,他刚开始想不明白,为何李安生会同时撇开诺克斯与哈里曼来见他,难道是对哈里曼计划不满并且对美国政府的强硬姿态有所警觉?
摩根很清楚接下来的步骤,就是诱使李安生签订锦齐铁路借款草签合同,然后凭借这个合同拉拢英德,威胁日俄,进一步推出“诺克斯计划”。
可是,李安生不按牌理出牌,并没有表现出急切渴望,愿意牺牲些铁路利权也要将铁路修成的姿态,也没有很热切的回应哈里曼计划,更没有使诺克斯的试探得逞。
这是怎么回事?
难道是吉祥银行?不不,诺克斯的计划只有寥寥几个核心人物知道,根本不可能泄露。
摩根本身其实也赞同“诺克斯计划”的第二个方案,对于塔夫脱政府的激进,他也颇为不满。
“诺克斯计划”包括两个方案。这两个方案的目的相同,都在于促成东三省铁路的中立化,只是步骤不同。
前者谋求一步就实现东北已有铁路的中立化,后者则是从修筑锦齐铁路入手,逐步扩大东北地区“中立化”铁路的范围,从而排除日、俄的独占,借助于将东三省中、日、俄分别经营的三个不同的铁路系统归并在一起,实行有美国参加的国际共管的办法,使美国资本得以打入该地区。
摩根是倾向于后者的,所以他既对哈里曼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