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是没有办法的,移民是一项庞大的功臣,即便闯关东不用官府操心太多,但是各项条件还是限制了规模。
黑龙江长期在各个点设置了机构,用来接济流民,接引闯关东的大队人马,避免他们在迁移往黑龙江的过程中折损过多,每一个人都是宝贝。
黑龙江的人口越多,潜力则越大,李安生准备开始打造重工业基地,人口更是捉襟见肘。
虽说有农业机械化,可还是无法阻挡李安生对人口的渴望。
有粮有物资,还怕移民太多?
如今挖老毛子的墙角,抢夺俄罗斯人口也是个办法,可需要保持中国人的比例,这样才能平稳的进行融合。
李安生打算跟程德全商议商议,如何尽可能的吸引人口到黑龙江来定居。
就这么琢磨着,齐齐哈尔那边倒是给瑷珲来了电报,说是朝廷要李安生上京述职。
瑷珲去年也拉了电报线,款子是黑河商埠的华商们捐的,风调雨顺官府又能仰仗,赚了钱的华商也没有忘了饮水思源。
这年头,通讯始终是个大问题,电报线拉一根要不少钱,没看见那路上一根接一根的电报线杆子。
从瑷珲往齐齐哈尔赶路的时候,李安生一直在琢磨着这个问题,无线电报技术并不复杂,是不是自己搞,而且多整几项新专利出来,完全可以抵消要支付给洋鬼子的无线电报专利费,甚至还能倒过来赚不少钱。
对于后世强大的网络资料库来讲,这个时代的无线电报技术只是小儿科而已。
早在1899年,就在广州督署、马口、前山、威远等要塞以及广海、宝壁、龙骧、江大、江巩等江防军舰上设立无线电机。
1905年7月,北洋大臣袁世凯在天津开办了无线电训练班,购买了马可尼猝灭火花式无线电机,在南苑、保定、天津等处行营及部分军舰上装用,用无线电进行相互联系。
不过这都是用于军用,倒是在前年,因广东琼州海缆中断,在琼州和徐闻两地设立了无线电机,在两地间开通了民用无线电通信,这是中国民用无线电通信之始。
今年英商在上海英租界的汇中旅馆私设了一部无线电台,与海上船舶通报。后由朝廷购买下来,移装到上海电报总局内,这是上海地区最早的无线电台。
就连上海这样的繁华都市,都没有普及无线电报,这里头大有可为啊。
中国的远距离电报传输事业,要到1911年吧,不过西门子德律风公司的技术李安生可看不上眼。
无线电报,电话,想到手头掌握着的许多新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