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说去,胭脂沟的美好前景,还是指望着能有着一季丰收才行。
李安生满腹心思的在垦殖园中到处转着,胭脂沟金厂所出大部分都是朝廷与袁世凯的,他的根基不在金厂,而是在胭脂沟的繁荣,为下一站打下基础。
刘竣所说的墨尔根任职让他很心动,后世的嫩江平原虽说生态环境恶劣,但这个时代还是没有被过度开发,有希望能够在开发的同时保持生态平衡。
南边的辽河平原除了水患多些,土地肥沃,矿产丰富又有地下大油田,加上生态环境比北边优越,是李安生心目中的崛起之地,但眼下还轮不到他染指。
相比之下,略为偏僻的嫩江平原倒是适合他大展拳脚,从这里往东,便是后世的“北大荒”,“北大荒”包括黑龙江北部在三江平原、黑龙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广大荒芜地区。
这可是后世的北大仓啊,凭借这个时代落后的科学技术,还暂时不用顾虑到生态环境问题。
目前的黑龙江才百多万人口,相比后世的接近4000万,这片土地还有无尽的潜力可以深挖。
李安生想着在松嫩平原搞几个粮食基地,赶着闯关东这股潮流,再没有作为也能够积累原始资本,几百年来人囗压力使得国人不断向周边扩散:走西囗、下南洋,内蒙古和新疆都成为了移民地点,而闯关东更是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
从1897年开禁,到现在短短的不到10年时间,东北的人口从500多万增至1600多万,要是能够合理的引导,这是股多么强大的力量。
李安生从小就听爷爷说过当年闯关东旧事,知道这场迁移运动实质上是贫苦农民在死亡线上自发的不可遏止的悲壮的谋求生存的运动,不知有多少人在途中在迁移地死于饥饿、寒冷、劳累与疾病。
如果现在就开始努力,这些人的命运就会改变。
任重而道远,李安生的心头沉甸甸的,金厂的事务反而不太关心,心思都放在了如何让庄稼增产,并且依托垦殖园培养些在行的农技好手,为他分担些压力,并且办好酒坊与制糖坊,摸索一条以农促工的道路来。
可惜手头能够利用的资源太少,也没有后世的外力可借,想要一下子就让胭脂沟的农业有个大翻身还真是太难了。
思虑重重,在山岗下看着郁郁葱葱的草木,夹杂着成片成片的各色花儿,心情明朗了许多。
却不料脚下一软,没有踩实,滚到了脚下的小土沟里,手臂擦伤了几处。
远远望见的金翰圣拍手大笑,乐得不行。
李安生倒抽几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