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1 / 6)

还有北燕、北凉、库莫奚、吐谷浑……

他还没有收复整个北方,统一中原之前,是不会考虑迁都和封禅之事的。

可这些道理,汉臣们都明白,却不愿意听。

拓跋焘明白,他们会效忠鲜卑人,其实是因为鲜卑如今在北方最强,他们背后都是高门大族、家族势力,其中牵一发动全身,为了保全族中,为了发展势力,为了子弟的前途,哪怕他们再不愿意为胡人效命,也要努力把这个国家治理的更好。

因为只有国家强了,他们才会强起来。否则魏国成了一块砧板上的肉,这些在魏国国土上立足的“士族”,随时都可能土崩瓦解,就犹如当年的“王谢”。

可这些人太想得到“正统”的名望了。他们都知道南方的汉人是怎么说他们的:

——“衣冠禽兽”、“胡族走狗”、“数典忘祖”。

鲜卑族从漠北兴起一来,到他拓跋焘手上,几乎已经统一了黄河流域,可虽然他们建立起了空前强大的魏国,可是他却无法解决自己入主中原后的合法性问题。

从魏国前身代国立国之日起,鲜卑族和东晋、刘宋以及北燕等各国之间展开了长期的正统之争。

为了这个,拓跋焘的祖父甚至用尽一切办法论证自己是黄帝后裔,从血缘关系上和鲜卑族同源,鲜卑祖先是黄帝最小的儿子昌意的后代,受封到大鲜卑山,以此封地为号,称之为“鲜卑”。

可是中原地区的史籍没有记载,北方的民歌和传说虽然有理有据,中原人就是不认。

除了这个,拓跋家几代君主都在文化上尊儒,重用中原地区的有学之士,光拓跋焘自己,就至少下了三次诏令,让各地推荐“有才有德”的士族做官,成了魏国各级重要官员。

拓跋焘对汉人的重用,造成朝堂上汉人和鲜卑人几乎分庭抗礼,国家的国力蒸蒸日上,各地的士族纷纷归附,可到了一些敏感问题的时候,这些汉人却像是入了魔一样齐心协力的要推动起来,就算他是皇帝他们也不肯屈服。

比如说,一定要杀了祸害乱了长安的王斤以儆效尤;

比如说,长安即使不能作为都城,至少也不能有弱于统万的地位,否则任何人去了长安一阵糟蹋,长安迟早不保。

这些汉人对长安的重视犹如对洛阳的重视。鲜卑人得到洛阳城的时候,洛阳几近战乱,几乎已经是废墟了。这些北方的汉人士族亲吻洛阳的土地,跪拜洛阳的先祖,凭借着他们的力量才让洛阳重建了起来。

无数士人甚至自己掏钱掏人,在重建之前,在鲜卑治下的士人们遍访

最新小说: 木兰无长兄 重生:手握灵泉发家致富平天下 他若怜惜[快穿] 他登基为帝后我重生了 攻略病娇反派的正确姿势[穿书] 据说我的亲生爹娘是极品 [女穿男]西汉皇子升职记 当合欢宗女修误入清穿 八零女配不够撩[玄学] [重生]顾先生的一往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