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璠道:“自然是回天上去了。”
满满皱起眉,不满这个结局,“仙女走了,那董永怎么办呀?”
元衡觉得无所谓,“有手有脚的人,能怎么办?总不能一辈子指望织女给他织布。”
满满想了想,觉得也对,可又有地方想不懂,转过头去问,“母后,什么是葬父呀?”
两个大人对视一眼,岑璠敷衍道:“这个满满还太小,不需要知道。”
“那我是不是以后也要卖身葬父呀?”
元衡道:“你是公主,不需要卖身做任何事,父皇也不希望你这样,这不叫孝,若是这个叫董永的真的孝,便该回家好好种田,守住家里的地,而不是卖身为奴。”
他哼了一声,嗤之以鼻,“让子孙皆寄人篱下为奴为婢,只为给过身之人买口棺材,他的父亲若泉下有知,怕是棺材板也压不住。”
元衡此番算是话糙理不糙,岑璠没有反驳。
在这些关于亲情礼法的观念上,她倒是与他出奇的一致。
不得不说,他不仅没有把满满教坏,反而教的很好……
满满道:“那既然是错的,为什么书上要这么写呀?”
岑璠问她,“满满可知这本书是什么时候写的?”
满满摇了摇头,岑璠接着解释,“这本书写的朝代,皇帝得位不正,终日惶惶不安,只能以所谓的孝来愚弄百姓,久而久之百姓也开始崇尚极致的孝道,编造出许多孝子的故事,广为流传。”
“其实这个故事再往前读,根本没有卖身葬父的说法,不过是清贫孝子努力耕作,供养老无所依的父亲罢了。”
这些事也是她走南闯北偶然听来,当时仿若醍醐灌顶,好像过去很多事都想通了,便一直记到今日。
满满听了个一知半解,却能听明白大概的意思,恍然大悟,“那就和父皇说的一样,书上说的不都是对的。”
岑璠认可道:“对于每一本书而言,写书的人都夹杂有自己的意图,不一定是对的。”
“阿娘希望满满记住,孝始于事亲,终于立身。也就是说,你要做好你自己,有自己的抱负和立身的本事,这才是孝。”
满满回忆起父皇也曾对自己说过,她只需要学好本事,做一个能护好自己的人,他和阿娘就会高兴。
这一切仿佛都连成了一个闭环,满满不住地点头,接连又问了很多问题。
元衡接过话来,挨个回答她的问题,岑璠起初还能听得进去,后来便是犯困,闭上眼睡了过去。
父女二人对视,元衡做了个噤声的手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