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沈知遥听得入了迷,时不时追问:“后来呢?那支玉簪真的修好了吗?”
“修好了,”刘清沅打开锦盒,露出玉簪,“就是这支,传了八代了。曾曾曾祖母说,断过的簪子更结实,就像经了风雨的情分,更能长久。”
沈知遥看着玉簪,又看了看刘清沅眼里的光,轻声说:“这故事真好,比书院里的书还动人。”
从那以后,沈知遥时常来将军府,有时和刘清沅一起在桃树下看书,有时听她讲家族的故事,有时只是安静地陪她捡桃花瓣。春日的桃花、夏日的绿荫、秋日的桃叶、冬日的落雪,都成了两人相处的见证。
一年后,在桃花盛开的日子里,沈知遥拿着一支亲手做的桃花簪,在桃树下向刘清沅求婚:“清沅,我没有将军的战功,也没有贵重的聘礼,但我想像刘将军对苏夫人那样,一辈子对你好,守着你,守着这棵桃树。”
刘清沅笑着接过簪子,从怀里取出那支传家玉簪,轻轻放在他手里:“这玉簪,是我们家的传家宝,也是曾曾曾祖母和曾曾曾祖父的信物。我把它交给你,就像把我的一生交给你。”
婚礼那天,将军府的桃树开得格外繁盛。刘清沅穿着嫁衣,头上插着那支传家玉簪,和沈知遥一起跪在桃树下,对着墓碑深深叩拜:“曾曾曾祖父,曾曾曾祖母,孙媳妇找到可以相守一生的人了,你们放心吧。”
风吹过桃树,花瓣落在新人身上,像是长辈的祝福。
许多年后,刘清沅和沈知遥也老了。他们像祖辈一样,每天坐在桃树下,给孙辈讲那支玉簪的故事,讲苏柠黎和刘耀文的传奇。孙辈们会像当年的刘清沅一样,捧着锦盒问:“祖母,这玉簪真的断过吗?”
刘清沅总会笑着点头:“断过,但修好了。就像祖祖辈辈的情分,不管遇到什么风雨,只要心在一起,就能一直走下去。”
时光流转,朝代更迭,将军府的名字换了又换,可那棵老桃树依旧每年春日盛放,那支玉簪依旧代代相传。关于“替嫁青梅”的故事,也从将军府的家事,变成了京城百姓口中的传说,再后来,被写进了话本,唱进了戏文,流传千古。
没人再记得最初“夫人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