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淌水1952》】
【作词:苏安/李振唐】
【作曲:苏安】
【演唱:苏安/孟楚琪】
从《歌者》第二期,截止到现在的总决赛,苏安一直都是纯原创。
别说“三行情书”这种。
就连编曲、和声编写、混音这些,只要跟创作有关的,几乎都是苏安的名字。
而这次却是个例外,在创作者的一栏中,突然多出了一个陌生名字。
“这个李振唐是哪位?”
众人充满着求知欲。
这可是苏安的作品,第一次有被别人署名的时候啊!
还没等到众人有所收获,《小河淌水1952》演出的开始,就将他们的目光吸引过去。
冷风呼啸的声音最先响起,伴随着男人沉重的喘息声,脚步踩陷雪地的“滋滋”声。
联想到1952这个特殊的时间点,众人瞬间明白过来,冷风呼啸声来自于哪里,这个男人又是什么身份。
“李振唐,你咋个咯?”
“李振唐?!你咋个咯!”
伴随着背景声中,带着滇省口音的一声声急促的呼喊。
“李振唐”是谁,已经呼之欲出。
这是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是创作者,也是歌中人。
随着女声高亢、清亮的吟唱下,《小河淌水1952》的故事,正式拉开了它的序幕。
“1951年秋幕,
依然还未到时候可以踏上归途,
将来凯旋之时还望妹能继续教我美术,
队伍现正大步向北我们身上无戎寒装,
那天上的大雁却似怕了鬼军不停地扑向南方……”
1951年秋,抗美援朝的第二阶段阵地战期间。
在第一阶段期间,联合国军并未从志愿军手中,占到任何便宜。
联合国军试图用制空权,重新拿回主动权,天上的大雁都往南飞,足以让人想象到,当时人民志愿军,所承受的炮火之猛烈。
即使在战场上连连受挫。
但在联合国军眼里,志愿军依旧是群乌合之众,先不说武器装备上的差距,就光是连穿都穿不暖的军队,怎么可能赢下这场战争了?
但我们就是赢了。
而胜利的原因,就藏在下段歌词当中。
……
“男自幼穷苦,
深知今之和平得来多么不易,
若非人民军队家里哪有钱可以烧柴煮米,
在谷底我常常梦见妹在唱歌脸上挂着笑,
跟月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