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有请全国物理竞赛一等奖获得者,来自实验高中的马嘉祺同学,为我们带来《多元共融校园的思考》主题演讲。"
主持人的声音通过音响传遍整个礼堂。马嘉祺深吸一口气,从座位上站起来。台下坐着近千名师生和教育界人士,其中不乏媒体记者——这场全国高中生论坛的影响力远超他最初的想象。
"加油。"坐在旁边的丁程鑫捏了捏他的手,眼睛亮晶晶的,"你能行的。"
马嘉祺点点头,整理了一下领带。这套西装是父亲特意为他今天的演讲准备的,笔挺的深蓝色布料衬得他愈发挺拔。他走上讲台,灯光有些刺眼,让他一时看不清台下的面孔。
"谢谢大家。"他的声音在麦克风里显得格外清晰,"今天我站在这里,想谈一个对我和很多人来说都很重要的话题——如何在校园中创造一个真正包容多元性的环境。"
演讲稿是他和丁程鑫熬了几个晚上准备的,反复修改了十几遍。原本应该是一篇中规中矩的学术性发言,但此刻,看着台下模糊的人影,马嘉祺突然做了一个决定——他将准备好的稿子折好,放进了口袋。
"首先,我想分享一个故事。"他的声音变得更加坚定,"关于两个男孩,从六岁相识,到十七岁相爱的故事。"
台下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马嘉祺的目光渐渐适应了灯光,他看到了前排惊讶的评委,看到了举着相机等待的记者,也看到了角落里那个熟悉的身影——丁程鑫的母亲。她今天不请自来,安静地坐在最后一排,表情难以捉摸。
"他们中的一个叫马嘉祺,"他继续道,声音微微发颤,"另一个叫丁程鑫。"
全场哗然。马嘉祺看到有记者迅速掏出手机开始记录,看到几个评委交头接耳,但他也看到不少学生坐直了身体,眼中闪烁着好奇和共鸣。
"我们小心翼翼地隐藏感情,在学校里假装陌生人,只因为害怕别人的眼光。"马嘉祺的目光扫过全场,"直到有一天,我们的隐私被公开在网络上,被迫面对铺天盖地的议论——有支持的,有好奇的,也有恶毒的。"
他的声音渐渐平稳,讲述他们如何应对网络风暴,如何被媒体猎奇,又如何在校内校外感受到截然不同的态度。台下的骚动逐渐平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专注倾听。
"我们很幸运,"马嘉祺的目光落在丁程鑫身上,后者正目不转睛地看着他,眼中满是骄傲,"有理解我们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