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在灯光下深邃而温和,不再是初见时那种令人胆寒的冰冷。
马嘉祺是你让它活了过来
他低声说,随即转移话题
马嘉祺MV准备怎么拍?
丁程鑫眼睛一亮,开始兴奋地描述他的构想——不是华丽的特效,而是用真实的星空延时摄影,搭配他在不同城市角落演唱的画面,营造一种“渺小个体与浩瀚宇宙对话”的意境。
马嘉祺安静地听着,偶尔点头或提出一两个尖锐的技术问题,但整体上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和空间。这种平衡——既不过度干预,又不冷漠疏离——正是他们关系微妙转变的写照。
接下来的日子如同按下加速键。在“声纳计划”专业团队的打造下,《星尘》单曲和MV上线各大平台,迅速冲上独立音乐排行榜首位;《街灯》被选为一部小众文艺片的片尾曲,获得更广泛的听众;就连尚未正式发布的《回声》,也在一次小型live演出中惊艳四座,被乐评人誉为“治愈系独立音乐的标杆之作”。
丁程鑫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排练、录音、拍摄、采访、小型演出……日程排得满满当当。但他始终坚持一点——所有创作必须真实表达自己,不迎合市场,不复制热点。这个原则,某种程度上,是从马嘉祺那里学来的:规则可以遵守,但内核必须坚守。
马嘉祺则像一座沉默的灯塔,始终在背景中提供着稳定的支持。他从不干涉丁程鑫的创作方向,但在商业决策和版权保护上,总是及时给出犀利建议。他甚至动用启明星的技术团队,为《星尘》MV开发了一套独特的音频可视化算法,将音乐转化为璀璨的星云图像,成为MV的一大亮点。
这种合作模式,让丁程鑫在保持艺术独立性的同时,避开了无数新人容易掉入的陷阱。他的音乐被越来越多人听见,但内核始终干净纯粹——温暖、坚韧、充满对生活的细微体察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六月初的一个傍晚,丁程鑫收到“声纳计划”的邮件:他入围了本年度的“新声大奖”,这是独立音乐圈最具分量的奖项之一。颁奖典礼两周后举行,他需要准备一段五分钟的表演。
兴奋之余,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丁程鑫脑海中成形。他没有立刻告诉马嘉祺,而是钻进了排练室,开始疯狂地编曲、修改、练习,常常熬到深夜。
颁奖典礼前夜,别墅的晚餐桌上
马嘉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