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专门把姜音要了过来。
太专业了。
比他们所有人都要专业!
宁康激动的眉毛都在抖,他顿时有了信心,姜音这么专业,说不定真能把原创节目弄出来!
转播节目的时候,他们播音员把麦克风一关,就能做自己的事情。
苏紫薇怔怔看着姜音的侧脸,还没反应过来。
“你播的真好。”
姜音喝了口茶,弯眼说道:“我还挺紧张的,生怕自己大舌头。”
“没有,一点错都没有,咬字也很清楚。”
苏紫薇这下是真的对姜音改观了。
本身专业,对待工作的态度也专业。
如果说之前两人只是普通同事,现在,苏紫薇觉得她们可以成为朋友。
姜看了下时间,距离节目转播结束还有四十分钟。
干坐着无聊,她拿过自己的笔记本。
关于原创节目她基本已经有了想法和框架。
现在要做的就是填充内容,确定方向。
这个年代最有的节目就是儿童节目《小喇叭》。
但小喇叭是面向全国儿童的,受众够广。
他们的节目仅仅面向清河县,受众肯定不能那么细分。
考虑到现在的环境,姜音初步把节目定位成投稿类节目。
面向全县征集一些比较好的比较有意义的好人好事,或是比较有趣味的。
这样的节目又比较贴近大家生活,而且不容易出错。
现在大家的集体荣誉感都很强,征集稿件不难。
就是姜音需要自己先写出几个模板出来。
她对三河湾公社最熟悉,第一个故事肯定首选三河湾当地的。
第二个呢,就是机械厂了。
黄主任媳妇突然来示好,姜音心里有数。
不过她也不排斥,自己和赵寅都在单位里混,有些关系能维系就维系。
所以她第二个故事,准备以机械厂后勤人员的选拔为代表。
拉动一下机械厂的员工。
也是变相的表扬稿。
到时候机械厂的领导员工投桃报李,又看到了这种形式对他们厂树立形象的效果,后面还怕没稿子?
来了灵感,姜音先把稿子的大纲写了出来。
苏紫薇看了眼,见姜音在她不离身的本子上写写画画。
便收回视线。
不管什么时候,别人不主动给她看,她从来不会擅自去窥探别人的隐私。
转播这类的节目对姜音来说就是小儿科。
第一天她就已经完全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