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自然得做,别说是七文了,就是六文也干。
更为重要的是,人家宋掌柜,竟然一次性就定下了将近三百件绣品,这数量简直抵得上她好几个月了。
“那个宋掌柜……您也晓得,这些绣品平日里都是我和婆婆亲手制作的,如今您一下子定了这么多,光靠我们婆媳二人,肯定是难以完成的,那便只能请人帮忙了。
可您也瞧见了,我家这条件,实在是不宽裕,您看是不是得留点定金啊!这样一来,我心里也能踏实些不是。”
这还是临回来时,小溪传授给她的经验,无论与谁做买卖,都得白纸黑字立下字据。以防对方突然变卦。
不然,要是对方矢口否认有这回事,自己辛辛苦苦做好的东西该如何处置呢?
还有请工人的费用,哪一项不是要花钱的?前期,可都得自己掏腰包啊。
“你的意思我明白,我会留下一半的订金,然后再写一张字据。不知你家中可有笔墨纸砚?”
宋掌柜做了半辈子买卖,自然一眼就看穿了梅花嫂子的心思。
“好,您稍等片刻,我这就去取。”梅花嫂子连忙起身,奔向隔壁书房。
须臾之间,便将笔墨纸砚,摆放在了桌子上。
宋掌柜铺好纸张,拿起毛笔,很快一张字据,就呈现在眼前。
“秀才娘子,你瞧瞧,这般写是否可行?”
梅花嫂子虽未读过书,但与相公成亲多年,如今也认得不少字,看字据还是没问题的。
只见她小心翼翼地拿起墨迹尚未干透的纸张,仔细端详,上面不但将交货日期写得明明白白,就连每样绣品订多少件,也是一清二楚,足见对方是个心思细腻之人。
“宋掌柜,我对这张字据,没有任何异议。”
“既然秀才娘子觉得满意,那此事就如此定下了。”言罢,宋掌柜便从怀中取出五两银子放在了桌子上,“这是一半的订金,若是绣品大卖,日后定会再来你这里订货,也望秀才娘子能做出更多款式新颖的包包。”
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的吴家婆婆,听到单是订金就有五两,顿时心花怒放。
她万万没想到,有朝一日,自己同儿媳的绣品,竟能卖去县城,这简直是她想都不敢想的事。
这若是让儿子知晓,还不定如何高兴了,若不是因为有外男在,为避免那流言蜚语,她恨不能立刻跑去铺子,将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告诉给儿子。
儿子来年要参加春闱,若是能顺利中举,还有会试、殿试。
那可是京城啊!天子脚下,没有银子,只怕寸步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