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里,在对杂志的内容产生好奇与探究欲的同时也更容易代入进故事,像是听到了海妖歌唱的水手那般不自觉地沉浸其中,整体体验非常好。
但织田作之助是从小接受高强度训练的前杀手,精神抗性要比一般人强很多,对他来说差不多的强度对一般人而言就有点过高了,比如叫仓库街的那些混混们来看,虽然不会产生他刚刚那种高涨过头的创作欲,却很可能会过度沉迷而导致分不清现实与虚幻。
于是二叶亭鸣把特效亮度调得再低了一点,不得不说这挺考验他的微操技术的,具体可以类比下在触摸屏上滑动调整音量,从大调到小很容易,从小调到很小但又不能静音,就得小心翼翼一点点来了。
所以普通人类的精神抗性原来这么低的么二叶亭鸣身边一圈没一个符合标准可供他参考的普通人,所以给刊名加特效的时候他是跟着感觉走的,现在看着那微弱到约等于无的特效亮度,二叶亭鸣仿佛感受到一点兰波跟他吐槽打下属时控制不住轻重的感受。
早知道就不多余加这个特效了。
二叶亭鸣在心里小声逼逼,看到织田作之助翻开杂志忍不住紧张了一下。虽然杂志里的文章不是他写的,可从选题选稿到版面设计全都是他一手包办,人生重要的第一次当然还是希望能得到好一点的评价。
杂志的基础板块设计二叶亭鸣参考了不少其他杂志。这个世界的文学刊物状况惨淡,新闻娱乐性质的杂志经营状况稍微好一些,都是杂志嘛大体结构还是互通的,基本是几个固定的板块每期不同的选题,销量好的还会在末页设置广告位,用来招商拉赞助添补经营成本。
织田作之助手上的杂志也遵循着这个设计规则,简单划分成了三个板块【时文】、【古文】和【论文】,分别对应着当今作家的优秀作品、作为经典传颂至今的古典文学作品,以及相对专业晦涩又必不可少的文艺评论和文学理论。
《争鸣》的第一期总共刊登了十二篇文章,不仅有日本作家的作品,还有外国作家的作品。
日本作家的几篇作品织田作之助都十分熟悉,包括古典文学部分的两篇他也读过,但是另外几位外国作家的名字他就是第一次见到了。织田作之助猜这些都是二叶亭鸣书库里外语区的藏书,由于他只会说点磕磕绊绊的英语,外语区那几个书架他再怎么感兴趣也只能望而兴叹。
但眼下既然有二叶亭鸣翻译好的版本放在眼前
织田作之助心里对排在前面的几位大作家表示了歉意,手上却是毫不犹豫地跳过了他们,快速往后翻到刊登外国作家作品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