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的夫人还是个好生养的,有三个儿子,女儿肖母,想必将来也是个好生养的。这徐熹脾气不错,有个这样的岳父不麻烦,徐家家底也厚,想来对女儿也不会小气。只是那闺女今年才十一,年纪太小,恐怕有些不合适。
徐熹瞧着皇上的脸色,心里直打鼓。怎么好端端的,说起丽姐儿来了?
徐熹想到这里,轻咳了两声,引起了皇上的注意,笑着道:“臣只这一个闺女,想着多在家留几年。”
皇上“哦”了一声,想着还要多留几年,那他外甥得等到什么时候啊?不行!皇上先否了,就与徐熹寒暄了几句就把他打发了。至于盐课政务什么的,皇上问都没问。反正国库的银子都是徐熹塞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他也就懒的问了。再说徐家的富有,皇上心里有数,人家徐家根本没必要对盐税下手。
打发走了徐熹,皇上直接去了皇后那里。
皇后正考太子背书,其他的孩子们则在一旁或玩耍或歇晌,总之都安安静静的,只有太子背书的声音清朗伶俐。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
皇上听着太子背书的声音双眼眯成了一条缝,笑模样极灿烂。到底是皇后会教孩子,家有贤妻,他根本就不用糟心。
“皇上来了。”皇后第一眼看到皇上,连忙带着孩子们上前行礼,笑的温婉。
皇上起了兴致,先考校了太子一番,又与孩子们玩了一会儿,这才打发了众人,与皇后说话。
“这徐家的闺女太小了些,晏殊都多大了?朕还盼着他早点成家立业,繁衍子嗣。那徐熹还因为宝贝女儿,要多留几年,得等到什么时候?”皇上开门见山。
皇上看见过外甥右手的伤,知道这是被个小姑娘给咬了,还多少有些错愕。他外甥现如今可是西北赫赫的战将,打过鞑靼,击过瓦剌,身上挂过彩,却没被妇孺伤过。
“娶妻娶贤,可不在年岁。”皇后瞧着皇帝的脸色接着道,“书香门第家的女儿,知书达理,有什么不好。再说了,当年那个给晏殊看相的老道士不是说了晏殊不宜成婚早嘛!”
赵晏殊从娘胎里出来就身子弱,三日一小病,五日一大病。当时的和兴公主生怕赵晏殊养不大,求医问药,求神拜佛,能做的都做了,这才让赵晏殊平平安安地长大了。赵晏殊很小的时候,就有当时极为知名的道士给看过相,说赵晏殊一生有三劫,一劫在出生之时;二劫在十三岁;三劫在二十三岁。只有这三劫都渡过去,方能成婚,才可一生顺遂,富贵荣华,享之不尽。
“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