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白天黑夜在院外看守巡逻,发现可疑的人就报官!
徐福跟在徐熹身边多年,徐熹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知道怕是要出大事,连忙出去安排。
对于客栈小院中的严密巡视,林氏和丽姐儿以及孩子们都没什么察觉。只有徐老太爷听到消息,却是微微一笑,继续过着闲适恣意的生活。
又过了几天,金陵城中照旧兵马乱哄哄的,可客栈中的徐熹却意外接到了皇帝召见的口谕。知道这个消息之后,林氏心中惶惶,生怕徐熹一去就回不来了。毕竟朝堂上参徐熹的人说的有鼻子有眼的,再加上这些天群臣口诛笔伐的态势,谁又知道皇上心里怎么想的。毕竟刺客没抓到,随便找人顶罪却是符合了某些人的利益,撇清关系,一劳永逸。人人都说徐家有从龙之功,徐熹圣眷隆宠,可众人心里都明白,圣眷这东西,最不靠谱。林氏心里暗恨,觉得那些人是瞧着徐家根基浅,好欺负,这样的大罪都敢往徐熹头上扣。
“娘,柿子还挑软的捏呢,更何况那些心思龌龊的歹人。女儿虽年纪小,却也知道皇上要真是听信了歹人的谗言,哪里还用内侍来传口谕,直接叫御林军上门抓走爹爹投入大牢就是了。”丽姐儿说这些不仅是安抚林氏,也是找理由说服自己。虽然徐老太爷云淡风轻,可丽姐儿也忍不住腿肚发抖,生怕万一。谁还没个疏忽的时候,更何况是徐老太爷。
“你这孩子!”林氏嗔怪女儿说话难听,却也觉得女儿说的有理。再怎么娘家爹爹和沐恩伯府也会互相帮衬着,这么一想,好歹心宽了几分。
林氏亲自服侍徐熹更衣,秀美微蹙,有种淡淡的忧愁。
“别担心,为夫可是皇上在金陵第一个召见的人呢。”徐熹开始也很忐忑,可看到内侍来传口谕,转念一想就明白过来了。皇上还是信任他的,至少愿意给他机会,要见他。
林氏听徐熹如此说,依旧眉头不展,亲自送走了徐熹之后,就回房开始抄佛经,谁也不理。丽姐儿看着林氏抿着唇的样子,也跟着在一旁做针线。她做的是香囊,里面装上枸杞,薄荷,冰片,荷叶,白芷,金银花等降暑之物,随身携带能提神醒脑,预防中暑。金陵城的暑热来势汹汹,原来没体会过也就算了,现在知道了,自然要防备。刚刚徐熹临出门的时候,就带了一个丽姐儿新做得的香囊。
徐熹乘着马车到达行宫,接着就是顶着烈日到了皇帝的书房。一路上,他目不斜视,自然看不到或怜悯或嘲笑或轻视等等的神情。
待贴身伺候皇帝的内侍拿着拂尘请徐熹进去的时候,徐熹心下松了口气。一路行来,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