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无人不知徐熹的雷厉风行。
而林氏从外归来的采买得知此事时,更是惊的连话都说不出来。她实在想象不出温文尔雅的丈夫能这么做,难不成这就是他说的“不太平”?
丽姐儿听了此消息倒也吃惊,不过想来韩家那么嚣张,徐熹收拾他们也是迟早的事儿,可这么大动静,却是始料未及。不过后来又想,父亲的为官之道很是内敛,能如此大张旗鼓的恐怕是有人在背后撑腰。什么人能给两淮巡盐御史撑腰?丽姐儿嘴角微翘,自然是皇上了。看来那位户部右侍郎要倒霉了,她清楚的记得那位户部右侍郎姓郑,而他的女儿正是小小年纪就算计一大把的郑敏儿。
外面的事情丽姐儿不管,也管不了,只天天关起门来数银子。日子一天天地过去,金铺赚的银子就一天天的多起来。只要银子赚的没有以前多,石掌柜就会想各种各样的营销法子来大赚特赚。因着生意好,吴师傅收了原来跑堂的小伙计罗小风来帮忙,众人也都喜闻乐见。
“先把年底的红封都封出来吧,生意这么好,金铺里也没几个人,干脆赏钱都加倍。”丽姐儿看着银灿灿的元宝乐的见牙不见眼。这可是通过自己劳动换来的银钱,和收到价值昂贵的礼物不一样。
“是。”青杏笑着道。
于是几个丫鬟动手起来,红封包的极快。眼看着窗外的天色暗了下来,丽姐儿这才觉得有些凉。身处江南,天气冷的晚,可到底还是冷,那种阴冷还是受不住的。
“点个炭盆吧。”丽姐儿吩咐道。
“夫人早就送来银霜炭了,是奴婢们疏忽了。”翠篱连忙道,然后就连忙吩咐小丫鬟们去备下炭盆。
“这种天气吃涮锅最好,你去和石家的说,多备些羊肉,我饿的很。”丽姐儿笑着吩咐碧草。
碧草应声而去,丽姐儿身边只留下了青杏和绿萼。绿萼自被管束起来之后,愈发的沉稳了,再不复以往的跳脱,这让丽姐儿很高兴。毕竟是给人做丫鬟的,瞧着主子的脸色过日子,沉稳些总比跳脱的好。
“园子里的程绣娘怕是要回乡了,说是再不回来了。”青杏是个闷的,不大爱说话,三人一时冷场,绿萼就出来救场。
“为什么?”丽姐儿疑惑。
程绣娘年轻时是江南一带极富盛名的绣娘,手艺很是了得,原来在江南最大的绣楼锦绣居中做活。听闻她绣出来的东西都很是抢手,即便是一方帕子,也价值千金。因着做绣活,程秀娘蹉跎了最好的年华,一辈子没嫁人,直到熬坏了眼睛,才从锦绣居出来辗转给大户人家做绣娘。其实程绣娘也不过四十来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