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的晚上异常热闹,林氏带着四个孩子几乎在每个摊子前都有停留。丽姐儿想吃糖丸子,可林氏怕外面的东西不干净;喜哥儿想要吃菜包子也同样被林氏拒绝;于是三个孩子不再看小吃摊子而改看其他的摊子。
“娘亲,女儿实在是想吃碗豆腐花。”丽姐儿央求林氏。其他的摊子也不过就是水灯,手头已然有了几十盏水灯,自然也就没兴趣了。
即便到了夜晚,天气也还是热的,这个时候没有冻糕卖,吃完凉豆花是最好不过的。且庙会也逛了一段时间,丽姐儿有些累,想找个地方歇脚,想来几个弟弟也都有此意。
林氏踌躇了,想了想还是带着孩子们去了食肆,那里干净些,林氏看着样子放心。
豆腐花分甜咸两种。除了丽姐儿要了份多加葱和香菜,辣椒的咸豆腐花,三个弟弟要的都是甜豆腐花,分别是豆沙,糖玫瑰和甜冬瓜糖拌的。
四个孩子都吃的开怀,唯有林氏一口没动,只在一旁看着。
“那家的水灯又出来了。”喜哥儿趴着窗子上道。
这家食肆不小,林氏和孩子们坐在二楼靠窗的地方,外面的摊子居高临下,一览无余。
“我的小祖宗,您可小心着点。”冰儿即便是在一旁护着,也怕有个闪失。
“我们买水灯的那家?”丽姐儿吃完了豆腐花与喜哥儿说话。
“嗯,样子还和我们白天买的不同呢。娘亲,我能不能再买一盏,那家的小老虎做的真好看。”喜哥儿转过头对着林氏道。
“好!”林氏从来对孩子都是有求必应。
一行人吃过了东西出了食肆又到了水灯摊子前。不得不说,那少年的水灯摊子火爆,摊子前挤满了人,都是带着孩子的大人。
“这位摊主手艺真不错,那盏绘着茶花的灯笼真漂亮。”丽姐儿对着林氏道。
林氏点点头。那水灯果真漂亮,外面画着的茶花正是名品十八学士,颜色鲜艳,格外清雅。
其实水灯本身制作工艺并没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而是那灯笼上的图案,或是花鸟,或是人物都惟妙惟肖,好似真的一般,且颜色清雅,很是精致。
“有这样的画技,小小年纪很是不易。”林氏看着那少年摊主对着丽姐儿道。
“在女儿看来,这摊主未必是执笔之人,倒像是出自那位老先生之手。”丽姐儿对着林氏道。
在水灯摊子招揽生意,收钱找钱的已经不再只是那少年了,还多了一位满身补丁却衣衫整洁的五旬老先生。那老先生满脸笑容,谦卑却不谄媚。水灯要是有零头,他就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