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温暖如春。林氏和曹夫人分别捧着杏仁豆腐和八宝莲子羹来吃。
“我这有一巧宗儿,是说给你小姑子的,那人你也知道的。”曹夫人放下汤羹。
“是谁?要是那不好的,别说是媒人鞋,我以后也再不见你了!”林氏假模假式地道。
“哟!口气还真大!你啊,早点把鞋给我准备好,不华贵的我还看不上呢!记住,必是蜀锦的!还要坠上珍珠的!”曹夫人较真的模样让林氏忍俊不禁。
“说真的,这人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沐恩伯,知道吧!”曹夫人一脸的得意。
这回林氏震惊到了,她怎么都没想到居然是沐恩伯!
说起沐恩伯苏宣,那满京都的人就没有没听说过的。他可是个家喻户晓的大才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不说,还科举入仕,在礼部做官。相对于勋贵子弟大多走军功路子作比较,沐恩伯可以说是勋贵子弟当中的异类。不过对于诗书传家的徐家来说,这样的沐恩伯却是对了心思的。
“我听闻沐恩伯家里无女眷,你怎么给他做上媒了?”林氏的言外之意就是曹夫人你和沐恩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即便不是上门来诓骗,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不怪林氏不信,自从永宁侯府的内幕被徐老太爷揭开之后,林氏对于那些皇亲勋贵总是存着一份戒心,总觉得他们时刻算计着别人,令人不喜。
而沐恩伯的家世,林氏也大略知道。沐恩伯自幼就没了双亲,一直都是当年的老伯爷,也就是现在沐恩伯的祖父将他抚养长大的。后来老伯爷也年岁渐大,力不从心了,于是就给先皇上了折子,希望他唯一的孙子能继承爵位。先皇很大方的让当时只有十三岁的苏宣承做了伯府世子,并且赐字明和。当时朝中的许多人还议论沐恩伯的圣宠,都说是先皇体恤老臣,一代仁君。林氏不知道那时候的先皇有没有收买人心的心思,她只知道以做女人的眼光来看,这苏宣不论从家世上,还是人才上确实是良配。
“哟!就不兴我交友广泛,人缘好啊!说实在的,要不是你小姑子,我还懒怠上门呢!”曹夫人笑盈盈地道。她能理解林氏,说亲这么大的事,多问一问也正常。更何况对象是她小姑子,这姑嫂之间的关系可微妙着。
“沐恩伯母家那边还有人,让我帮着来说和的是沐恩伯的姨母。”曹夫人接着道,“沐恩伯的娘姓廖,他姨母和我们家老太太私交甚好。实话告诉你,要不是我们老太太没闺女,且我们家的小姐都年岁尚小,你以为这好事能轮到你小姑子上!”
原来曹夫人的婆家想掺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