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寒风愈烈。徐熹一直不大习惯京都的气候,特别是现在这个时节,那种寒气仿佛可是渗透衣物的每一寸,血液都好像凝住了,人也不会动了。
徐熹下意识的搓了搓双手,又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家的行李上。怎么就带了这么多?三进的院子差点都装不下。当时应该劝劝祖父的,把祖宅都搬空了,现在想想这事办的不妥。当然这世界上没有卖后悔药的,他现在除了安置好从祖宅中搬运出的东西就别无他法了。
徐熹伸出双手拿起册子和毛笔就开始记录,只希望早点做完赶紧去岳父家看妻子儿女。徐熹对照册子的物品是林氏的陪嫁,这些和徐家偌大的财富相比起来显得微不足道。徐熹快速地做完之后就去帮徐老太爷,夜色即将降临,看来得打火把了。
徐老太爷的做事效率远没有年纪轻,眼神还好使的徐熹高,他认真而缓慢地对照,生怕出错。因为徐老太爷眼神不大好,一旁的小厮早就打起了灯笼,生怕徐老太爷坏了眼睛。徐熹一看这种情况赶忙接手,只让徐老太爷进屋歇会儿,就怕祖父被冻着了。
徐老太爷也不逞强,他这把老骨头经历了舟车劳顿,提心吊胆之后早就累的不成样子,他现下疾需要一碗热茶然后舒服地睡一觉。
眼看着徐老太爷进了早就打扫出来的屋子,徐熹对着一直在服侍的小厮道:“还剩下多少?”
“这整个院子的箱笼只有对照好的才能搬进库房。”小厮的言外之意无非是摆在露天的这些都还没整理完。
徐熹看着横七竖八,摞的高高的箱笼,一时有些眩晕,这些哪里能做的完。看着早就冻僵了的小厮还兢兢业业地举着灯笼,徐熹有点过意不去。那小厮也就十二三岁,脸被冻得苍白,颇有些快支持不住的感觉。
“你叫什么?在哪里当差?”徐熹问。
“小的叫平安,在外院当差。平时跑腿,打扫什么都干。”平安身子骨不怎么壮实,颇有些孱弱。
徐熹点点头,听见脚步声一抬头就看见徐寿,徐福和赵老虎。
“爷,都收拾好了。”徐寿和徐福还有赵老虎把所有的箱笼都登记造册归置好之后就来徐老太爷这里复命。
“太好了,帮我把这里也都收拾好。”徐熹看到有帮手来高兴地不得了。
徐寿三人从善如流,怕忙不过来又叫来了几个管事小厮来做事。人多力量大,不过就半个时辰院子就又变得空荡荡的。
“我得赶快去岳丈家把夫人和孩子们都接回来,你把夫人置办的特产拿出来一份,我要带过去。”哪有姑爷上岳丈家空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