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那次欢哥儿胃口大开,林氏就给欢哥儿增了食量。欢哥儿仍然对鱼情有独钟,每天都要吃一些。当天气越来越冷,江面马上就要结冰的时候,徐家的船队终于到达了通州,京都近在眼前。
刚刚上岸,徐家就看到林家打发过来的仆人和运行李的车辆马匹。按理说二十多辆马车也尽够了,只是想不到徐家居然带了三大船的行李。林家的管事懵了,赶紧在港口附近招揽了二三十个租赁马车的才算有了交待。
“徐老太爷安好,姑爷安好!小的是林府的下人林成,特奉了老爷和夫人之命,前来相迎。”这林成衣饰整洁,双眸清明,一看就是个挺体面的管事。只不过林氏远远地看着却并不认识他,她觉得母亲怎么也会安排个熟人来接她。
“姑奶奶,老奴特奉了夫人之命,前来接您了。”这声音熟悉又陌生,透着一股辛酸。
林氏一转头就看到了头发花白的陈家的,顿时眼泪涌到了眼眶,要不是拼命压着,肯定哭出来了。那边的丹桂可没有林氏那么好的意志力,看到多年不见,容色衰老的娘亲,当场就哭了。那陈家的正是当年随同丈夫到西北照顾林海一家的仆人,也是丹桂的娘亲。
赵嬷嬷也哭了,无声地流着眼泪。林氏虽然没哭,眼睛却红了。西北的岁月到底是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也成了林家不可磨灭的记忆。在那里收获的和付出的以及遭受的是其他人不能想象的,可那段岁月在多年后依旧清晰地烙印在许多人的心里,不管是活着还是死去。
陈家的赶忙引着众人上了马车,一番哭泣之后,才开始说话。因为男人们还要在码头忙一阵,所以徐熹专门给林氏递了话,只说让她带着孩子们先去岳丈家叙旧,等京都中徐家的房子都安排好了再说。
徐家在京都有几套宅子,往年都是租出去的。只是今年上京,徐老太爷提前给京都看房子的下人递了信,把其中一套一直空着的三进的小院收拾出来,就等着徐家上京住进那里。
陈家的和林成嘱咐了几句,又吩咐了赶车的把式,跟车的婆子等等,最后才上车随林氏等人往林府赶。
“夫人都念叨一个月了,只说怎么还不到。”陈家的笑吟吟地又接着道“一到这时候,老爷就在花厅中转悠,沉默不言。”
林氏听了哈哈大笑起来。说真的,丽姐儿还是第一次看到林氏这么夸张的笑。那笑声欢快清越,好似银铃叮当作响。
“爹娘身子都还好?还有阿玕,听说他明天就要考举人了,书读的如何?”林氏一连串地问,连停歇的机会都没给自己留。
“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