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依旧在仔细的缝制着那件毛色油亮的狐狸皮。
“那怎么又回来了?”林氏这回停下手里的活计,看着女儿。
丽姐儿想了想,对这自己的娘亲,又有什么好隐瞒的,就把早上想做却没有做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林氏听了之后,居然笑出了声。那笑声极欢快,引来了不少的丫鬟婆子向丽姐儿这边张望。
丽姐儿有些恼了,撇了撇嘴,别过头去不理自家娘亲。其实丽姐儿也知道自己不过就是个羡慕风雅事物的俗人,又懒怠又没有耐心,注定就不是个雅人。可怜自己的爹娘都是极有才情,有魏晋风骨的才子佳人。
林氏看见女儿委屈了,才好不容易忍住笑,拉着女儿的小手摩挲着说:“小小年纪就知道这么多花样,娘亲小时候可不及你。不就是想去扫梅花蕊上的雪嘛,简单得很,一会儿娘亲陪你去。”
“不去了,女儿本就是个俗人,畏惧天寒地冻。再说,女儿并没有学到爹娘半点的风雅,也不过是东施效颦罢了。更何况,女儿也实在不想大动干戈,这么冷的天,女儿这么折腾,难免犯众怒。”丽姐儿多有恼羞成怒,但也说了实情。有些事情,是学不来的,只能羡慕羡慕。
“哟,生气啦!”林氏看着丽姐儿双颊红润,愈发可爱。
“没到生气的程度,只是看开了许多。其实只是看着他人风雅也是一大快事,何必折磨自己呢。”丽姐儿道。
“我的女儿怎么变得老气横秋的,才小小年纪就说出这样的话。还有‘东施效颦’‘魏晋风骨’都是哪里学来的?”林氏疑惑。
丽姐儿的第一反应就是惊慌,好在经过这段时间的锻炼,这种惊慌只在内里,并没有外露。接下来就是在想借口,就一瞬间,丽姐儿想到,千穿万穿惟有马屁不穿。
“女儿哪里是老气横秋,女儿这般聪慧都因为像爹娘。爹娘聪慧,女儿自然聪慧了。”丽姐儿心里打鼓,总觉得自己的话太假。
“你母亲亲我可没你这么多心思。”林氏看起来是信了丽姐儿的话,顺便谦虚了一下,把聪慧之名都让给了自家夫君。
之后,林氏又投入到了缝制手筒的工作中去。而丽姐儿又开始无所事事了,只好一边烤火,一边透过薄薄的窗纸向外看,希望能观察一下外面的琉璃世界。
这时,徐熹从外院回来了。林氏和丽姐儿都起身相迎,结果二人看到了徐熹的脸色,都大吃一惊。丽姐儿还是第一次看见徐熹这样生气,双目冒火,双唇紧抿成一条线,脸色不停变幻。林氏也和丽姐儿一样吃惊不小,赶忙让徐熹坐下,又亲自端了一杯热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