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顾筠尝了一口道。
“喜哥儿笑道:“等明儿李婶子再出摊儿,我再买坛子来。”
吃过午食,喜哥儿洗好碗筷,便去寻了李叔,先定了二十个稻草篮子,把大小和他比划了一番,直到李叔点头表示知晓了。
李叔也是没有想到,这刚摆摊儿一日,大生意便来了。
等喜哥儿回去,摊子也不摆了,不管一旁的村里人羡慕的眼神,收拾收拾,回家做篮子去了。
周家门口的小集市越发井井有条了起来,吃穿用玩啥都有,村里人或多或少的都挣了些银子。
等李叔那边的稻草篮子拿过来,喜哥儿刚拿去花圃的棚子那儿,就被来的镇上的人给围了起来。
“喜哥儿,这是何物?也是装花的?”
喜哥儿点了点头,去花圃剪了花朵小的花儿来,按着小爹教的暖色调,插了一篮子色彩鲜艳的花儿出来,熟料刚做好就被买走了。
“这看着比瓷瓶,多了几分田园气息,好看。”
二十个稻草篮子没一会儿便卖完了,喜哥儿无奈,只好喊了童哥儿来,让他去李叔那儿,又定了三十个。
这股子新鲜劲儿渐渐过了,来喜儿花圃的人没一开始的时候那般多了,人稳了下来,一日约莫着三十来人。
村里的小集市不似之前那般火热,但到底是留了下来,村里有的人家的好手艺在那儿摆着,有些镇子上的人家,邻村的村里人,会专门为着酱菜,咸菜,来谷家村一趟。
谷家村村里人也会在自己村子的小集市买东西,有些心思活泛,但没啥手艺的人家,便去镇上囤些盐,酱油,油来,买的多,镇子上的铺子给了些便宜,带到村子里,赚上一两文的差价,想省事儿,着急用的人家多是会在他那儿买。
因着,谷家村的小集市可以说物品一应俱全,村里人多数人家如今都不怎的往镇子上跑了。
喜哥儿的花圃生意稳了下来,如今招的人手够用,他不必时时待在花圃那儿,让童哥儿管着,若非想到新的插花样式,他也就偶尔过去看看。
繁忙过后,轻闲下来,突然觉得还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空虚的感觉。
周宵重拾旧业,和周铭父子两人时不时上山打打猎,如今打猎为的不再是生计,而是乐趣,日子倒也充实。
喜哥儿闲来无事,如今俩娃也到了开蒙的年纪,光玩儿哪儿能行,便专门去了趟镇上,买了三字经和百家姓来,打算让顾筠抽空儿教他们识字。
他自己虽跟着周宵识了不少的字,已能看的了话本,但教孩子读书,总觉得自己还是不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