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才能更好的完全晒干。
费时的活计,让人忙活几日,今儿终于是赶在太阳落山前剥完。这时,贺家不但院里铺满了金灿灿的玉米粒,堂屋内四处都有光溜溜的玉米棒。以及像小山坡一样的玉米堆。
贺渊从小木凳站起,轻轻拍了拍衣物上的玉米灰尘,笑着说:“娘,我和清哥儿先把院里的玉米收了,一会儿咱一家人去吃好的。”
言罢,贺渊与于清拿起扫帚,将屋里与院子里的玉米粒全部扫至一堆,在用铲子仔细地装入麻袋中。而贺母则将屋内的玉米棒一一搬至灶屋外的墙边。
此处,还堆积了不少玉米杆,打算晒干当柴。刚忙到一半,贺父就提前回来了,帮着贺母一块儿搬玉米棒子。
贺渊与于清将玉米粒全部装入麻袋后,堂屋内也宽敞多了。于清倒了杯桃子水递给贺渊:“喝水,这是最后一点桃子酱了,再想喝就需等明年。”
贺渊接过水杯,慢慢坐摇椅上:“可算忙完了。”
“早着呢,咱家小麦没收,收了小麦还收水稻哩。”
“不行不行,先歇一日,后日再忙。”
贺母也接话头:“歇一日吧,我这一把老骨头都受不了,可不能让我儿子太过辛苦。”
贺母都如此说了,于清自然没意见。
贺父一忙完就催着人出门,贺母慢悠悠地锁好门窗后,一家人才往贺三伯家方向走去。
农家嫁女儿或哥儿,出嫁前一日的傍晚会摆一场酒席,请娘家亲戚简单吃一顿,如此,明日婆家才无需多摆几桌了。
到贺三伯家时,院里已坐满了贺家长辈和亲戚。贺老太坐主位,一看到他们,脸色就变得难看。
贺父带一家人先与各位长辈亲戚寒暄一番后,才识趣地走到离贺老太最远的木桌坐下。大家都知晓两家不和,也算习以为常了。
贺渊看见贺山带着贺小云往贺三伯家赶来,连忙抬手招呼:“山哥,这儿,过来坐啊。”
贺小云眼睛一亮,乐乎乎地跑到于清身旁坐下:“清哥,我跟你坐一根板凳吧。”
于清温和笑笑:“行呀,云哥儿,你家地里活忙得咋样了?”
“忙完哩,我家就几块地,一亩水田都没,我哥跟人出去做工,我在晒谷场看着小麦和玉米呢。”
贺父闻言,关心地问:“小麦都收完了,今年咋没借牛碾呀,拉大石可累人哟。”
贺山连忙回应:“二伯,您放心,我收完玉米借了周夫郎家的牛,没自个拉嘞。”
贺小云压低声音,凑近于清耳边:“那老太婆,刚才瞧见我,还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