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节(1 / 5)

这种题外话不会……不会破坏词的意境吗?!

其他听到的人也是一愣,还是这般豪爽的女子?看不出来啊!杜甫忍不住向李白打趣:“太白兄怕是要被比过去了?”

李白笑:“我生平未见如此好酒之女子,也未见有此文采之女子,诗酒风流在一身,这个酒量,我倒是很想赛上一赛啊!”

说罢,他端起酒杯满饮一口,因凄凉词句而带来的萧瑟气氛似乎被冲淡了几分。

【忧愁苦闷,往往诉诸于酒,那么,为什么这里是“淡酒”呢?怎么理解这个淡酒?】

“她喝的酒不好吧?我听人说劣酒味就淡。”有人猜测道。

“去,自家酿的酒浓着呢!”他旁边的人翻了个白眼,“再说,能写诗的肯定是官家小姐,喝什么劣酒。”

宋初,汴梁。

李煜低声,似是自言自语:“非是酒淡,只在情浓……”

【之前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非关酒之浓淡,而是作者沉浸在自己浓重的愁绪之中。她曾经说,“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这里却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贯穿了词人一生的悲喜,她想要喝酒排遣忧愁、抵御寒冷,可酒压不住愁,也抵不住晚来的寒风。

“风”也是词中的一个意象,“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萧瑟的秋风渲染了愁情。

风是“急风”,酒却是“淡酒”,“淡”“急”之间,愈发加重了词人内心的清冷哀愁。】

清朝。

词人张惠言近些日子来正在编写《词选》,书中恰好也选到了这首《声声慢》,当下就有些皱眉:“分明是‘晓来风急’更有神韵,后世怎么不依我的选本。”

另一边,浙派词人朱彝尊也与张惠言站到同一战线:“吾人常用淡酒指称早酒,所谓扶头酒是也,‘晚来风急’句,意蕴不及。”

【关于这个“晚来风急”,有古人选本作“晓来风急”,其实这样也可以理解,因为下文有“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的句子,点明是时间的流逝,古人又有早上喝酒的习惯,那我们可以解释为,词人一夜辗转反侧,早上起来借酒消愁,而词中写的就是词人一天从早到晚的心绪,竟日生愁。】

清朝。

朱彝尊和张惠言沉默:懂了,他们是不配出现名字的“古人”。

北宋。

秦观敲着桌子沉吟几句,他本是一等一的婉约词家,见得这样的词作自然欣喜,也乐于参与这样的讨论:

“依我之见,

最新小说: 满纸春成 守护男朋友[女A快穿] 超野!小疯批六个舅舅护着谁敢惹 春逝(年下,出轨)(后续同名新书已开) 崽崽们都嗷嗷待哺[系统] 快穿:万人迷愚蠢,但反派们爱 妖后苏妲己(综琼瑶) 好O友变A了 甜糖味苦 刚穿七零被离婚,我掏出亿万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