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节(5 / 6)

官绅之本分,却得百姓爱戴,君子所求,莫过于是,我何惜此一身?”

“兄长的意思是……”白行简似有所明悟。

白居易笑而不答,转身望着水镜之上的“惜别白公”雕塑,傲然负手,似有一往无前之势。

终南山。

杜甫怔愣许久才回过神来:“楚姑娘曾言,我为人民之诗人,比较观之,我不如也。”

同样有所触动的李白安慰小友:“仁民爱物之情,不该以高低评判。你亦曾任拾遗,不惜犯怒劝谏天子,此般心性岂不是如出一辙?”

他带了些笑意,又似有遗憾:“至于其他,不过难得此际遇罢了,难道子美你为官一方,会鱼肉乡里么?”

杜甫也笑了:“自是不会。只不过楚姑娘言道中唐之以诗写现实,前承于我,而白居易诸人关心民瘼之作,实多于我,江山百代,青出于蓝,实在是令人感叹。”

“确是如此!”李白对这种现象也非常满意,不知想到什么,再开口语带调侃:“白居易曾道我之诗文,风雅比兴十不存一,看来以后,我得多作古风咯!”

杜甫闻言忍俊不禁:“我亦不过三四十首,尤需补新篇。”

“那便借此畅游之机,一访民情?”

“甚好!也效前贤后者,作那周诗三百篇!”

毕竟,诗仙也好,诗圣也罢,俱是人民评说,笔下,不该没有人民。

不独是李杜二人,曹植高适韩愈李贺杜牧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等文人士子也纷纷大受震动。

说到底,在儒家兼济思想浸润下的诗人,没有一个不曾有济世之心,虽然仕途多困顿,但他们却一日不敢忘报国安民之志,天下万姓,不已位之尊卑定人,而是看其是否有利民之举。

他们忽然觉得有了方向,不是史书刀笔,而是广漠民间,不曾入仕施为,亦可用诗笔喊出心中意、生民病。

一时之间,几乎许多诗人都将目光投放到此前有所忽略的民间,并有意识地创作出了大量的反映现实之作,诗之讽喻传统,在中华大地上历经千年而不衰,甚至时常有愈演愈烈之势。

这就导致官方乐府机构每朝采集的民歌越来越多,而不少官绅士子竟是不敢太过为非作歹,因为那样会被写到诗里反复唾骂,甚至出门还有黄衫客偷偷扔菜叶,他们丢不起这个脸。

如果说白居易的事迹给了无数文人学士以鼓舞的话,那么功罪谁评的论断则是在帝王将相心中掀起微澜。

自古王公,多惧史笔诛伐,所以有崔杼怒而杀太史的故事,可是,崔杼杀得了一个太史,杀不了后

最新小说: 谍战:一不小心真成了鬼子贵族 过湘江后,我打满全场,歼敌百万 神甲赘婿:这个赘婿的机甲有点狠 直播原神,古人全麻了 修罗场中心:黑莲花被心尖宠 道友,你在和谁说话? 痴傻十八年,开局创出修仙法 仙福齐天 折春漪 快穿:强制文男主竟是绿茶小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