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是又连夜看书了。”
林大丫说着,将食盒放下。
“大姐,咋怎么吵啊,家里来客人了吗?”
林小丫寻思着,还不到成亲的日子,不该有宾客这么早登门吧。
“今天来人给咱家垒穿山灶。娘真厉害,不知哪得的图纸,据说垒好了,一次就能出九个菜。”
林大丫说着,便急起身,要去前院看热闹。
前院里,林满铜之前找的几个泥瓦匠人,已经准备就绪。
这穿山灶原是林小丫前世,在电视中所见,专门用于当地的红白喜事,一个灶台九口锅,蒸煮炖焖还能保温,可以同时操作,非常高效,如此一来,便不会在酒席上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了。
这几个泥瓦匠人,还算是经验丰富,虽然没有做过,但是有图纸在,很快也有了思路。
穿山灶的特点是,呈斜坡状依次向上,灶心相通,利用了气流向上的原理,炉温逐减。第一个炉灶的火最旺,适合蒸煮,随着火力依次减弱,有炸、炒、炖、焖、保温的功能。
“娘,穿山灶真这么神奇?”
林大丫十分好奇,这么好的器具,咋以前都没听说过啊。
“嗯,几个锅同时操作,十分高效,即便是百余人的席面,也可以做到从容不迫。”
林小丫吃过早饭,也来到前院,蹲在一旁看热闹。
泥瓦匠人们已经开始忙活起来,穿山灶要用泥土砌起,垒在木板上,木板上还要有土坯,不然大火会把木板烧着。最难的是把握火口的位置。
几个泥瓦匠人,忙乱近一日,才完工。
“林家嫂子,这灶台完工了,真是不容易,这些年垒了那么多的灶台,还头一次见着这个样子的。”
李氏连忙道谢,又付给匠人工钱。这块心事,总算是落了地。
穿山灶对于烹饪的方法不同,火候要求也不同,每种菜都要放在不同的灶眼上。像汽锅、蒸肉需要大火蒸,放在第一、第二眼灶上。再往上炉温逐渐减弱,根据菜品,选择炖、焖、保温等。
晚上,林满铜与徐良下工,自是对着这穿山灶点评一番。
“婶子,穿山灶若是能使用得当,便可一个人撑起一台席面啊!”
“婶子,大寒成亲之后,这三餐?”
李氏一听,良子终于说到了正题上,其余的都是闹着玩吧。
“咱家没有什么新媳妇要干活的规矩,让她每日给大丫打打下手便可。”
听了李氏的话,徐良顿时心中敞亮,如此甚好,既能吃到大丫做的饭菜,最主要,有人打下手,大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