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两本教认字的书,一顿厮杀下来,准备好的几块银子,花了个精光。
“婶子,要收摊啊,你这都卖啥的?”
辰时末,约莫也就是上午九点钟,林小丫已经精疲力尽,恨不得直接躺在地上睡觉,她困得眼泪汪汪,不住地打呵欠。
李氏推车,背后还背着背篓,母女二人打道回府,刚走出不远,被一个十七八岁书生打扮的人拦下。
“啊?”
李氏愣住,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婶子,这不,我起来晚了,镇上市集散了吧?你东西没卖完,我看看能不能买些,这样你方便,我也方便。”
书生抓了抓头,对自己睡懒觉的事,表现得有点不好意思,仔细一看,他的脸已经红了。
李氏迟迟没有说话,书生连忙解释,“银钱不会少,可以多加一点……”
林小丫看了看娘亲的推车,虽然很不厚道,但她仍旧忍不住笑到内伤,自家娘好不容易来个大采买,竟然那么不巧的被当成卖货的。
“这是我家里置办的年货。”
李氏哭笑不得,有心说几句,见书生也是稀里糊涂的,完全搞不清楚状况,她停顿片刻,哈哈大笑起来。
“不……不好意思啊!”
书生很窘迫,看推车是农家的婶子,又没有男人跟着,他就自觉把人判定为卖货的,恐怕是生意不好,他想好心帮助一下,让对方开张。
“没事,这个时辰镇上的铺子都关门了。”
李氏对书生很喜欢,头一次见到这么实诚的,“你想买啥?婶子这里有,就匀你点。”
“我想要点点心,瓜子花生和糖块,如果有肉更好了。”
书生怕李氏以为自己是个骗子,忙不迭地打开荷包,里面有铜板和碎银子,林林总总,也有不少。
“有多的,给你拿去。”
李氏在小推车里翻找,原价转手给书生,书生得了东西,喜出望外,正好二人顺路,就聊了几句。
林小丫真心佩服古代劳动妇女的功力,才几步路,李氏几乎把那书生祖宗十八代都要打听清楚了。
书生姓徐,叫徐良,家里在边城住,原本家里条件不错,徐良是他爹娘的独苗苗,早早就念了书。
他今年十七岁,年初考中了秀才,可爹娘身子不好,先后染病故去。徐良自己一个人,守孝中,感觉有点孤单,就来投奔小刘村的大舅。
徐良大舅嗜酒如命,冬日里没活计,喝得醉醺醺的,舅娘因为此和他大舅屡次争吵,最后气得带着他的一众表弟表妹回了娘家。
家里就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