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书屋 > 武侠修真 > 神级相师 > 第六百八十一章论道之难2

第六百八十一章论道之难2(2 / 3)

运行,大部分人的真气和经脉逐渐耗损阻隔以至闭塞。修炼内丹每个阶段打通经脉的顺序是先打通任督二脉,气机随之流转打通其它经脉,最后打通中脉进入下一阶段,只不过不同阶段气机呈现不同景象。

在来说修道第三个总要的基础,那就是神魂。

修道,在汉朝的时候时期形成了儒家和道家两大派。和古法不同,古法的神魂是自身意志所锤炼出来的东西。

所谓的无名由我不由天正是这个道理。

战国末期阴阳家灰飞烟灭,修道出现瓶颈,古修再也无法走下去。

佛道释三家学说开始兴起。

儒家功法以心性修养为主要对象,其全体大用,均以心性为本。下手在此,了手补在此。佛家以“明心见性”为工夫,为头脑,道家以“炼心炼性”为工夫,为头脑,儒家以“存心养性”为工夫,为头脑。《大学》提“正心诚意”,《中庸》提“率性尽性”,孟子除提“存心养性”外,又提“尽心”。然此数者,以单提“存心养性”四字较为浅明,最切易入。

但是不管是哪种都讲究存心,养性还有明心这三个阶段。

“存心”者,存其本心也;“养性”者,养其本性也,亦即养其天心天性也。

人与天俱来之本来心性,无不纯乎至善。故只须存养之勿失,勿为后天境地与乎物欲意念所转,便自可入於圣地而与天合。

故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存心为尽心之本,养性为尽性之本。

“天命之谓之性,率性之谓道”外,其言以至诚尽性时曰:“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此明示人以如能修其率性尽性工夫,扩而充之,即可与天地参。这全是一套最简要明白的“天人合一”工夫。

存心养性,不但为尽心尽性之本,且亦为炼心炼性与明心见性之不可欠缺的工夫。道家之炼心炼性,固须从存养下手;即佛家之明心见性亦然,不存之何以得明?不养之何以得见?且也,明之之后,犹须存之;见之之后,犹须养之,久而弥光。不然,修证工夫,于证得明见之后,固可立地成佛,然于明见之后,亦可立地失之。

夫心性之存养,即于成圣成道成佛以后,仍不可有一时之失,不可有一念之动!稍一懈怠,此心一放,即尔败之。故必须守而勿失,死而后已方可。

其实要说存心,养性最强的还是儒家

最新小说: 我夫君是灭世魔头 太虚化龙篇 巅峰坠淤泥(修仙兄妹)1v1 神级相师 普通人的修仙养猫日常 武道成圣 抓鬼直播间 [综]成精的美钞 怪物都是恋爱脑 鸳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