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3 / 4)

于下层民众而言,都没啥参与度。】

嬴政默默听着这些小辈们评议秦朝的制度。

他们所言之弊端,似乎也有几分道理。

【长公主的文举其实也是对秦朝官吏考试的一种改良。但光改制度也不行,其实还得一定程度改善生产,通过发展经济,革新技术,将生产力提高,黔首能吃饱饭,家里有闲钱,才可能会想送孩子去读书改变命运。而这种情况,当时的秦朝是办不到的,因为这涉及到方方面面,短期内不可能达成。所以,这个制度的存在有些超前了。

长公主当时想到的法子是设立书院,让普通黔首能够以极小的负担去学习知识,进而有机会去参加文举,改变阶层命运。

她开设的书院,面向普通黔首招生,不收贵族子弟,但每一户黔首只能送一个孩子入学。学生参与学习的前两年,书院不仅不收学费,更是每个月都会给学生发放鸡蛋和一小撮盐,若是在学考中表现优异者,则赐牲畜和钱财。

这是一种成功的引导式宣传。咸阳的黔首们一听到能得这么多好处,立刻派出家里最聪明的孩子报名入学。】

主播说到这里,切换了一个视频。

“送孩子入学,您真能给鸡蛋和盐?”

一位朴实的黔首抓着那个正在登记的官员询问道。

登记的官员被许多人追问过,神色有些不耐烦了,指着旁边正在大声宣读公子政策的门客。

“对,不懂就再去旁边好好听听。决定好了再带孩子来报名。不过长公子初办书院,此次名额有限,招满五百就不收了。”

那黔首紧接着追问:“我听说送女娃子来,每月会多给一个鸡蛋和盐,这是为何?”

官员道:“这是公子之意,反正每家只有一个名额。你若家中没女娃,便也可送男娃,就是每月鸡蛋和盐会少给一些,规则如此。”

那黔首得到官员的确切回复,飞快地跑回家,与家里人商议。

“二丫最机灵,我看就让她去吧!如果她学得好,学考中还有机会得到长公子的赏赐呢!”那妇人琢磨着。

该黔首觉得媳妇说得很对。

送女娃去能多领鸡蛋和盐,说什么也得让二丫在书院里待下去!

【有此类心思的黔首很多,书院名额很快便报满,其中女学生占了绝大多数。阿玉请了李娥,阴嫚公主,公羊先生等人担任书院的先生,教导学生识字。府内那些闲散的门客偶尔也会帮帮忙。】

观看天幕的黔首们十分羡慕。

在咸阳附近居住的黔首们则更是眼馋!

所以,

最新小说: 低声些,难道带球跑很光彩吗 TNT:亲爱的猫猫,相遇已是上上签 TOP:天降萌妹 综影视:雪棠 虚拟世界1 在系列文里修bug(穿越) 上晓下薛 综影视:沉迷造反无法自拔 小姑奶奶下山了,在桥洞底下摆摊算命 关于我在海底小纵队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