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诸侯被裁撤,转而成为受中央任命的正式官职职称,受到了朝廷更严格的监管和约束。】
【我在太空开机甲:怎么弄得这么麻烦,就不能一步到位吗?我看阿玉也挺勤奋的,你看始皇搞郡县制都撑了那么多年了,阿玉怎么就不能撑呢?】
主播思考了一番,才回答道。
【该制度的存在能一定程度反映时代,有一定的合理性。古代交通是不发达的,如果缺少地方官员,各郡县的事情都决于上,其实政务的传达也不是非常及时。举个例子,如果某个离咸阳远的郡县发生了叛乱,即便有人快马加鞭送信,消息传回咸阳,等君主召集群臣商议,决策后再传回去。这一来一回,恐怕就要耽误上几个月的时间。人家要是想杀个郡守,起个义造个反的,进度条早就拉满了。猛一点的起义可能都打到咸阳了。
但是,如果说这个郡与郡之间有一个更大级别,且忠于秦的官员坐镇,他是不是可以临时决策,召人先把叛乱镇压下去,再写成公文汇报给陛下呢?】
【秦国统一六国之前,也吞过周边的一些领土,但那些都属于小部分,秦国历代君主一口一口把它们吃掉,细嚼慢咽,内部消化的很好。然而,秦王政灭六国,仅仅只花了十年的时间!这乍一听起来,始皇是多么厉害!多么伟大啊!
但实际上,秦国一口吞了大于秦国一倍多的疆域,短时间内很容易消化不良。更别说六国各地的风俗民情,政策制度都不同了。始皇把六国打下来不容易,再让六国之人认同秦律,其实是相当困难的事。
以前战乱时期,各国可能还有点矛盾,但是现在大家都亡国了,旧六国贵族就只剩一个矛头,那就是反秦。你要是说跟我密谋说造始皇的反,那咱就是异性兄弟,可以秉烛夜谈的那种。统治阶级必须要重视这种情况。】
嬴政从原先的不在意,继而转变成深思。
熙和是如何面对,并缓解这种矛盾的?
这次不用嬴政说,熙和本人也感到好奇。
然而不等她动用发言权,网友们便嘻嘻哈哈地说出来。
【头痒,要长脑袋了:封建社会有这种矛盾可太正常了。一般来说,过渡时期别太折腾就行。君主行仁政,民众生活好转,六国之人便无法借民意推翻政权。
古往今来,多少揭竿起义那都是身不由己。如果百姓在君主治下生活美满,任你六国贵族如何挑唆,傻子才会愿意冒着杀头的风险造反啊!】
主播接着补充。
【乾昭帝平定叛乱后,在封侯方面也很讲究。她不会让诸侯待在他们熟悉的